《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
第46节

作者: 赵宋布衣2019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中年文士急忙大声喊道:“我是御史中丞秦桧。”
  水寨的巡逻兵原本都是村民,他们不知道根本就没有听过秦桧这个人,更不知道御史中丞是什么官位。那个中年文士见状忙道:“你们这里有秀才没有?只要是秀才,就应该知道我的名字。”
  一旁有人说这里有一个卖酒的王秀才,不如叫他过来看一看。
  很快,王秀才来了。其实他并不认识秦桧,可能是为了面子,也可能是同情秦桧,所以一见面就给秦桧行了一礼:“中丞还好吧?一路劳苦,不容易啊!”
  巡逻兵们都以为王秀才真的认识这个中年文士,那看来不会有假,当然就不能杀了,于是松了绑绳,以礼相待,将他们带回了水寨。

  此后,秦桧在涟水军水寨参议王安道、冯由义二人的护送下,乘船由海道南下,到达了南宋朝廷的临时驻地越州。
  赵构和朝廷大臣听说靖康二年被掳至金国的秦桧回来了,这不能不令他们大为震惊。
  秦桧自称是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夺得一只船跑了回来。但是,秦桧的说法破绽太大,根本无法自圆其说。
  你秦桧区区一介文官,又不是武林高手,如何能杀得了武装到牙齿的金兵呢?退一步说,就算你秦桧天赋异禀、武功高强,真的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那应该是匆忙出逃,你又如何能顺利地将妻子连仆婢都一并带回?
  朝廷中很多官员据此推测,秦桧其实已经被金国策反了,他这次回国,其实是金人派秦桧回国来破坏南宋的抗金事业的,秦桧就是一个“汉奸”。

  然而,事情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当时的朝廷中秦桧的故人宰相范宗尹、同知枢密院事李回力荐秦桧之忠,和秦桧一样当过密州州学教授的张守也说秦桧才堪大用。
  秦桧先到政事堂见了宰执大臣,在政事堂里,秦桧与宰执大臣们说了什么,史料无载。但第二天,赵构就召见了秦桧,随即下诏任命秦桧为礼部尚书。不仅如此,朝廷还给护送秦桧回国的王安道、冯由义二人授官,甚至连船夫孙静也给了一个承信郎的官职。
  赵构还对宰相范宗尹说:“秦桧朴忠过人,朕得到这样的佳士,高兴得睡不着!”
  从秦桧回国开始,这一切处处透着诡异,最诡异的就是皇帝赵构的态度。此时的赵构已经不是刚登基之时的“单纯皇帝”,对于臣子的话,赵构一定会仔细分析他们背后的意图。在秦桧回国的种种疑问没有得到合理解释的时候,赵构就匆匆宣布了对秦桧的接纳,还给秦桧升了官,这实在不是赵构处事的风格,赵构究竟是怎么想的?

  联系赵构当时的处境,我们其实不难得出事情的真相。建炎四年十月的赵构,正处于最焦虑和最恐惧的状态。
  完颜挞懒的金军盘踞在淮南,此时已经拿下楚州这个淮南的咽喉之地,随时有可能再度杀到江南,再来一次“搜山检海擒赵构”。原本还指望张浚在陕西发起进攻,转移金人的视线,结果富平之战张浚大败,整个陕西几乎都丢了,张浚是靠不住了。
  赵构就像一个掉入水中即将溺死的人,总想有跟绳索来救他,甚至是一根稻草也行。在这个关键时刻,秦桧回来了,不仅带来家人的消息,更带来金国想要和谈的消息,赵构当然要紧紧抓住秦桧这个救命稻草。
  赵构是一个绝对理性、自私的皇帝,他刻薄寡恩、心狠手辣,臣子对于他来说就是一颗颗棋子,只有有用和没用。秦桧是不是金国派来的,对赵构来说真的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解决赵构的燃眉之急。
  谁都没曾料到,秦桧的回归,竟然让南宋朝廷再度掀起主战与主和的争端,只是这次,秦桧能达到自己左右天下的目的吗?
  日期:2020-05-13 08:50:09
  第八章:通往权力之路
  第1节 南人自南,北人自北
  公元1131年正月初一,身处越州的皇帝赵构下诏宣布改年号建炎为绍兴,并且大赦天下。这个新的年号寄托了赵构和南宋大臣们对未来美好的憧憬,“绍”是接继的意思,这个年号的寓意是继续大宋的兴盛。皇帝和朝廷此时流亡的所在地越州,后来也因此改名为绍兴。
  已经过去的建炎四年,对于赵构而言,实在是惨痛的一年。赵构是在内忧外患、人心惶惶的境况中迎来新的一年的。

  此时的秦桧回国已经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秦桧一直在观察皇帝赵构,剖析赵构的心理,至此,秦桧对赵构的心理已经有了一个比较准确的把握。
  在秦桧看来,此时的赵构最渴望的事情,无疑是金国能跟自己议和。
  纵观历史,顶级的政客一般都是心理学大师。他们十分擅长揣摩上意,剖析皇帝心理,挖掘皇帝内心深处不足为外人道的隐私,并以此达到自己的目的。
  很明显,秦桧就是这样的心理学大师。不得不说,秦桧对赵构的心理把握的很到位。

  此时的赵构,再度陷入了异常焦虑的状态之中。
  金军主帅完颜挞懒依然盘踞在淮南,下一步是否是渡江南征,赵构尚无把握。另一边,叛贼李成已经占据了淮南西路的六、七座州郡,连兵数万,依然是一副要席卷东南的架势,并且李成的党徒、羽翼们还开始了造神运动,编造文书符谶,蛊惑中外人心,显然是在为称帝预作铺垫。
  攘外必须安内!如果能付出代价跟金人议和,那么赵构就可以腾出手来平定江南地区的内乱,稳固自己的统治。
  可是,谁是可用之才(和议的主持者)呢?
  赵构不禁想起了秦桧,其实早在秦桧回国后不久,就已经提出了跟金人议和的政策,那就是“南人自南,北人自北”。
  所谓“南人自南,北人自北”,意思是把目前从北方逃难到南宋统治地区的官僚豪绅、士民百姓全部遣返回去。原籍在河北、河东、陕西的,返归金国政权的统治之下;而原籍在河南、山东的则返归于伪齐统治区。
  “南人自南,北人自北”历来受到史家的猛烈抨击,认为是用心险恶,阴谋置南宋于死地,这种看法以邓广铭《岳飞传》中的阐述最有代表性。
  邓广铭认为秦桧此策要害有三:第一、他意味着要使南宋王朝自动解除武装;第二、帮助刘豫的伪齐政权稳定社会秩序;第三、等于南宋政府放弃收复失地。
  邓广铭的观点基本正确,除了第一条。赵构和秦桧虽然迫切希望能和金国议和,但还不至于傻到自动放弃武装力量,那岂不是任人宰割。
  要知道在南宋的将领之中,张俊是陕西凤翔人、刘光世是陕西保安军人,韩世忠是陕西延安人,吴玠是陕西陇干人、王彦是河东上党人、岳飞是河北汤阴人,杨沂中是河东代州人。不需要再举例子了,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些人都被遣返,那南宋就直接完蛋了,还需要议和吗?

  其实,秦桧要遣返的无非是那些无家可归的难民,他们在南方无地可钟,也没有其他的谋生手段,南宋政府也没有钱救济他们。遣返他们既是减轻南方的负担,但同时也给金国和伪齐提供了劳动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