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风云——让我们一起回望这最坏的也是最好的时代》
第25节

作者: 佟佳明毅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十一月,孙儒的部队已经到达了扬州城西,正好占领了杨行密攻城时的营寨,还虏获了一大批杨行密来不及运进城的辎重。杨行密敌不过孙儒,于次年(888年)四月退回庐州。孙儒的军队在淮南到处掳掠破坏,庐州也并不安全。不久,杨行密再次听从谋士袁袭之计,放弃庐州,渡江取宣州为家。此后数年,杨行密和孙儒为了争夺大江南北的地盘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孙儒若是按照章法与杨行密作战,由于孙儒率领的是北方来的蔡州军(秦宗权起于蔡州,因此我们称之为蔡州军)旧部,比南方人强壮,而且又都是百战之兵,杨行密一定不是对手。可是孙儒率领的不是一只正常的部队,他们与土匪无异,所以称作匪军。孙儒匪军四处烧杀掳掠、**妇女不说,而且继承了秦宗权筹集军粮的传统,继续杀人为粮,所到之处,只有破坏,却没有任何建设和恢复生产的措施。

  龙纪元年(889年)12月,孙儒从扬州渡江,攻占常州。不久,孙儒的部将刘建锋又攻占润州。大顺元年(890)年,孙儒军攻占苏州。
  这时,杨行密的重要谋士袁袭去世了,虽然没有了袁袭的出谋划策,但是杨行密用兵却比孙儒有章法得多。杨行密并没有死守宣州,而是分遣部将和孙儒、钱镠争夺苏、常、润三州(钱镠在后面还会出场)。杨行密对钱镠敢于力战、决战;对孙儒则避实就虚,逢虚袭取,遇实退避,打运动战。这一地区的百姓不知道在战争中死去多少,可是孙儒、杨行密却长期决不出胜负。
  孙儒军队的声势确实浩大,排场也大。军势最盛时号称三十万,行军时常常绵延百里,样子好像很厉害。但是经过几年交手,杨行密逐渐发现了他的弱点:一是孙儒的班底是从北方带来,而后来招募或者抓来的淮南人,大都不愿意打仗,希望回家过正常日子;二是孙儒的军队只有破坏,没有建设,四处掳掠,没有巩固的根据地和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他攻打任何一座城池,如果短期内打不下来,附近又没有粮草可抢,时间稍微一长他就坚持不下去了。杨行密抓住孙儒的这两个弱点,终于打败了这个魔鬼。

  大顺二年(891年),孙儒决定进攻宣州,彻底解决杨行密。他放火烧掉了扬州的房屋,驱赶强迫百姓过江,杀老弱妇孺以供军粮(吃人吃上瘾了)。杨行密反其道而行之,派部将率人进入扬州城,扑灭余火,收集余粮,散发给饥民。孙儒军队里的淮南人,不论是投降的,还是俘虏的,杨行密都派人护送回乡,让他们恢复生产,重建家园。一边在杀人,一边在救人,淮南的民心归于杨行密,而孙儒的军队逐渐瓦解,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可是孙儒根本不懂这一点,他又在苏州、常州放火掳掠,然后大举西进,耀武扬威地去打宣州,竟然不留一点后方。钱镠见孙儒远去,趁机占了苏州。钱镠害怕孙儒回来,所以内心也十分渴望杨行密战胜孙儒。当杨行密缺粮,向钱镠求助时,钱镠也慷慨地提供了援助。
  景福元年(892年)二月,孙儒进围宣州。杨行密坚壁清野,和孙儒相持。同时分兵到孙儒的后面,乘虚夺取了常、润二州。相持到六月,孙儒就兵疲粮尽了,同时疾疫流行,孙儒本人也患了疟疾(是不是人肉吃多了?)。杨行密见时机成熟,发动攻击,一战就擒获了孙儒,将这个恶魔杀掉。从此以后,杨行密以扬州为中心,占据江淮地区。唐廷也正式任命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尽管此时距离他被大唐朝廷封为吴王还有10年之久,但是十国中的杨吴已经在事实上出现了。

  杨行密招抚流亡百姓,与民休息,恢复生产,只几年的工夫,江淮一带的生产就逐渐恢复了。杨行密本人的生活也十分节俭,一次他到泗州巡查,守将台濛的接待水准很高,供应奢华,杨行密心中很不高兴。杨行密离城后,台濛在他的卧室中发现了一件衣服,上面居然打着补丁,台濛连忙派人赶上送还。杨行密对送衣服的使者笑道:“我年轻时贫贱,不敢忘本。”杨行密是有意留下这件衣服来教育台濛的。不忘本,说来容易做来难,如果我们都能不忘本,又怎么会有那么多出身寒门的达官显贵最后却身败名裂呢?

  4、清口之战
  清口之战对于杨吴(杨行密的吴国)的意义,就如同赤壁之战对孙吴(孙权的吴国)的意义。
  乾宁四年(897年),朱温已经消灭了徐州的时溥,又并吞了朱氏兄弟(朱瑾、朱瑄)的兖州、郓州,朱温和杨行密形成了南北对峙的两股势力。朱温要统一天下,于是派兵大举进攻杨行密。朱温派大将庞师古屯清口,准备直取扬州;葛从周屯安丰(今安徽寿县),准备攻取寿州;朱温本人驻扎宿州,策应两路人马。这样的大将,这样的军队,这样的布置,朱温本来以为要取江南并非什么难事。

  杨行密虽然地跨长江两岸,但是重心还是在江北,枢纽是扬州。清口在今天江苏淮阴以西,泗水(清水)入淮之口,也是南北交通咽喉。由此向南,直取扬州,再无险阻。庞师古的这支军队若能一战而胜,淮南必将为朱温所有。
  庞师古的军队大约七万余人,而杨行密只有三万多人,算得上众寡悬殊。而且庞师古的军队是北方来的百战之兵,战斗力也比杨行密的淮南兵强,本来取得胜利是理所应当的。但是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因为庞师古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犯了“骄傲轻敌”的兵家大忌。江南多水,庞师古却在低地安营,而且颇有闲情逸致,时常与人弈棋。杨行密的军队在淮河上游用沙袋壅水,准备放水淹敌。有人发现此事向庞师古报告,他非但不信,还以“惑众”的罪名将报告人处死。

  大家还记得前面那位勇将朱瑾么?朱温背信弃义,并吞了兖州、郓州后,朱槿逃到淮南,投奔了杨行密,做了淮南大将。这时朱瑾率领五千骑兵,偷渡淮河,从北向南,冒充汴军,杀入汴军营寨并且直取中军。汴军乱作一团仓皇抵御时,吴军又在上游开闸放水,淮水滚滚而至,汴军惊惧大乱,自相践踏,一败不可收拾。杨行密又帅主力渡过淮河,与朱瑾夹攻汴军。
  此战杨行密以寡敌众,彻底击溃汴军,斩庞师古和汴军将士一万多人,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葛从周的部队听到庞师古的败讯,仓皇北撤。淮南兵乘胜追击,到达淠(读僻)水,趁葛从周半渡之机,发起猛攻,汴军杀溺殆尽。汴军的残兵败将一路溃退,四日不食,又逢大雪,汴军士卒沿途冻饿而死的不计其数,生还者不满千人。朱温得知败讯,也匆忙撤军。朱温并吞江南的梦想从此破灭。杨行密战胜后还不忘羞辱朱温一番,他在给朱温的信中说:“庞师古、葛从周,非敌也,公宜自来淮上决战。”

  清口之战以后,吴军又先后攻占了昇州(南京)、鄂州(武汉)等地,杨吴的势力到达了长江中游。杨行密和两浙的钱镠,也时有冲突,但也没发生什么大的战事。
  5、大权旁落
  唐天佑二年(905),杨行密去世,儿子杨渥继承其位,大权实际上掌握在张顥、徐温二人手中。
  这个杨渥很不成器,性格残暴,昏庸好杀,在守孝期间,掘地为室,奏乐欢宴。他还夜燃巨烛击球,一根蜡烛价值数万钱。有时杨渥单骑出游,左右不知所往,还要四处找寻。可见对下一代的教育是多么重要啊,杨行密得子较晚,对儿子溺爱、疏于管教,终于酿成祸乱。
  杨渥继位后,与杨行密一同创业的老将旧臣多已亡故,只有张顥、徐温分别担任左右牙指挥使,掌握实权。他们多次进谏,杨渥非但不听,反而口出恶言,有诛杀二人之意。杨渥忌惮张、徐,张、徐也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被害。
  这就是朱温建立梁朝时,杨氏吴国的情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