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六百年》
第20节

作者: 缺嘴杯
收藏本书TXT下载
  精怪看不上他这副嚣张的模样,见四下无人,讥讽说如果让三百个人披头散发,用大红线绕住树干,然后让穿着赤褐色衣服的人一边砍一边在缺口上洒香灰,看你大树玩不玩完。
  大树哑口无言,结果这话却被那伤了脚的砍树人听了去。
  第二天,这伤脚的人把夜里发生的事情和其他人一说,大家一合计,觉得也没有其他办法,倒不如死马当作活马医,就照精怪说的来做,结果没过两天,这大梓树就真的就被砍断了。
  大梓树一倒,树中突然冲出一只大青牛,冲出众人包围后就逃跑了,众人追赶之下这大青牛是逃无可逃,一急之下就跳入了河水湍急的丰水河里,再也不出来了。
  众人一阵奇怪,也不知道该怎么抓出大青牛,只好回去讲事情报上去,直到报给了秦文公。
  秦文公也感到很惊奇,只道是大树有灵,于是便以该青牛为像,立了一座怒特祠,也就是青牛祠,祭祀这只大梓树幻化的大青牛。
  而在这之后,秦国还特地建立了一只特殊的军种,叫旄头骑,便是坐骑头部装饰得像牛头一般的骑兵,专门用来做先锋开路,所向披靡。

  以上这两件事,就是秦文公在收复岐地之后特地做的事情,实在是令人觉得匪夷所思,不知秦文公目的何在。
  接下来,我们就尝试着来分析一下,究竟秦文公为什么要做这两件搞这件灵异之事。
  首先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便需要先知道一个前提,那就是秦文公收复岐地之后,他当时究竟面临着一个什么样的局面?或者说,他遇到了什么问题?
  以我看来,秦文公当时至少有两个难题。
  第一个难题,秦人部落的迁居和转型问题。
  对于秦人部族来说,虽然祖先是从东方被流放之后才来到西方,但在陇地西垂生活了这么多年,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早已和当年大不相同,秦人的谋生手段,或者大一点说,秦人部落的生产方式也早就改为游牧业为主,所以秦文公此时要让大家搬家到陕西的关中平原,还要转行种田,说句实在话,那难度不是一星半点。
  第二个难题,就是刚刚打下来的岐地的管理问题。

  即使秦文公把人迁过来了,可是这些人在这边又要怎么生活?怎么谋生?是否会水土不服?况且还有很多岐地的原住民,之前说过,这里有许多原来周国的遗民,而且此地被戎族占据那么长时间,肯定也有许多戎人留下,到时候秦人、周人、戎人杂居在一起,会不会发生矛盾冲突?那又该怎么处理?作为官府,他们又该怎么管理这些人?
  这两个问题我们一起回答。
  秦文公大张旗鼓的封陈宝,建庙祭祀,目的正是减少秦人对新地区的抵触心理,也减少当地原住民对他们这些外来者的抵抗心理,通过封陈宝的举动和“得雌者霸”的这一传说谶语,利用当时人们普遍存在的封建迷信心理,向那些不愿离开西垂的故地的秦人表明,秦人霸业的起点就在这里,因为连上天都支持秦人入主岐地,吸引一部分秦人主动迁居到此,同时,这一举动也向当地的原住民显示他们统治这一地区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毕竟连上天都同意了,并以此降下祥瑞,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还能说什么呢?

  可是人话虽如此,秦人虽然迁过来了,一部分原住民也消停了,但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忽悠,还是会有许多秦人不愿意迁居,也有许多当地人不服气,在一些周朝遗民心里,秦人不过是养马的家奴,他们之前屈服于戎人是不得已,现在你秦人居然也敢骑到我们头上,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当时还是会出现许多社会问题,犯罪率估计也升高了不少,给秦文公的统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而为了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就在封陈宝后的第二年,秦文公便加重了,刑罚建设,并首次设立了诛三族的处罚方式,将另一批人也是震慑住了。
  再接着,就是发展经济了。
  既然秦人得到了这一块沃野千里的岐地周原,又收留了许多擅长耕种的周国遗民,自然需要大力推行农耕。
  而要推行农耕,以前作为食物的牛便起了大作用了,大家都知道,耕地是离不开牛的。

  可是秦人这几百年游牧惯了,只知道爱惜马,对于牛的重要性还没有清醒的认识,依旧把它们作为食物看待,这自然是不行的。
  所以秦文公才搞出了这么一出青牛跳水的好戏,设立青牛祠,大大提高耕牛的地位,以此间接地促进秦人农耕业的发展。
  日期:2021-05-27 15:33:47
  第十七章 文公去世,秦国内乱
  青牛事件之后,秦文公的日子相对好过了许多,秦人也慢慢适应了在岐地种田的日子,同时在上天的命令(陈宝事件)和秦文公诛三族的威胁下,秦人和原本的原住民的关系也慢慢趋于缓和,迁居而来的秦人也渐渐接受并学习农业耕种,顺利地转型为农业型人才。
  时间便这么一年年过去,在这段时间内,秦国都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动乱,也没有对外发动战争,国力也是越来越强,但这个时候,一场看不见的灾难却慢慢朝着他们靠近,只是此时谁也没有预测到。
  归根到底,事情的起因还是得落到秦文公身上。

  一句话来说就是,秦文公太能活了。
  秦文公继位之后,整整做了五十年的秦国国君,不多不少,正好半个世纪,应该说,遇到这么一位英明能干的君主,在位时间越长,对秦国的好处就越大,但是,这样一来却会导致一个人的悲剧,这个人就是秦文公的太子——赢静。
  秦文公的太子赢静,也许在他刚刚被册封为秦国太子的那一刻,他心里是十分自豪的,看着脚下这片宽广无限的大地,他不禁升起一股豪迈之情,毕竟他的未来,也如这片大地一般宽阔无比,所有的这一切,最终都会归于他的统治之下。
  但是他高兴的太早了,因为此时他并没有想到还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他父亲比他能活多了。
  秦文公四十八年,当了太子已不知多少年的赢静终于是再也等不下去,提前一步先去列祖列宗那里汇报了。

  太子没了,可是国家却不能没有君主,虽然此时秦文公还活着,可是你不能指望一个当了四十八年的国君能一直活下去,没办法,秦文公无奈之下只能把太子的儿子立为太孙,而这孩子时年六岁。
  果不其然,两年后,秦文公去世,年仅八岁的太孙被立为秦国新君,可是满打满算,他今年也只有八岁。
  遥想我们八岁的时候,可能才刚刚上小学一年级,每天还等着父母接送,如果你指望一个八岁小孩来治理国家,那这玩笑开得未免有点大。
  秦文公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时他应该是留下了一些辅佐新君的人才,同时为了避免这些人做大压主,他也给他们设置了一些相互制约的措施,可惜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没法了解太多。
  但这个事情发生后,也就造成了一个后果,那便是秦国公室的大权转移了一部分,原本属于秦国公室的权力,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当时辅政的大臣手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