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板一眼说西汉》
第37节

作者: 旧时艳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21-03-24 18:33:07
  第四十九节 七国之乱—诛晁错
  当初晁错变更法令三十章,很多都是针对诸侯国的,诸侯国哗然,对晁错怀恨在心。晁错父亲听到消息后,从老家颍川郡(治所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赶到了京城,对晁错说:“皇上刚即位,你参与朝政,建议削藩,离间皇家骨肉,他们都把矛头指向了你,对你口诛笔伐,你这样做图什么?”
  晁错回答说:“父亲说的对,但不如此做,天子的地位就不稳,皇家宗庙就不得平安。”
  晁父看也劝不动儿子,他气恼地说道:“刘氏平安了,但晁氏危险了,我这就离开你了,你好自为之吧!”晁父遂吃毒药自尽,临死前,他说:“我不忍心看着大祸降临到我身上。”

  景帝刘启和晁错商议出兵讨伐七国事宜,晁错建议刘启御驾亲征,而自己留守长安,并说道:“吴国还没有攻下徐县(今江苏省泗洪县南)和僮县(今安徽省泗县东北),可以把这个两个地方给了吴国。”刘启一听,感到很迷惑,削藩的主意是晁错出的,今天又要把两个县给了吴国,增加刘濞的实力,刘启不知道晁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晁错提议皇帝亲征,他自己留守,这让刘启又对晁错多了一层怀疑。

  前文我们说过,袁盎多次直谏,后被排斥,调任为陇西都尉。袁盎对待士卒非常好,士卒争相效命,不惜一死。后袁盎被任命为齐国丞相,再迁吴国丞相。袁盎要去吴国赴任的时候,在朝廷任常侍骑(皇帝的侍从)的侄子袁种(袁盎兄长之子)向叔叔辞行,袁种对叔叔袁盎说:“吴王骄横已久,吴国也多奸猾之徒,如果你到任后想立即进行整治,恐怕他们不是上书诬告你,就是会派人刺杀你。南方地势低洼潮湿,您不妨日日饮酒,不过多过问吴国事情,只是旁击侧敲,提醒吴王不要谋反就是了,这样的话,叔叔或许可以得以保全。”袁盎到了吴国后,采用袁种的计策,不过多干预吴国国事,吴王刘濞高兴,厚待袁盎。待在吴国非长久之计,袁盎借故告假回京。

  晁错与袁盎素来不和,两个人避免同处一室,晁错在的地方,袁盎就躲避,袁盎在的地方,晁错就躲避,两个人极少说话。晁错担任御使大夫后,就想打击袁盎,派人查到袁盎收受吴王刘濞钱财的实事,要求景帝刘启对袁盎进行惩罚,刘启从轻处罚,贬袁盎为平民百姓。吴国起兵后,晁错又想借机打击袁盎,他对御史丞、吏说:“袁盎接受吴王的厚礼,所以替吴王遮掩,对朝廷说吴王不会造反,今吴王已反,我准备请求主上治袁盎的罪,袁盎应该知道刘濞的阴谋。”

  丞吏说:“反叛没有发生的时候,治袁盎的罪,或许可以震慑吴王,而今反叛已经发生,治袁盎的罪又有什么益处,而且袁盎应该不知道刘濞的阴谋。”
  晁错听后,犹豫不决。这个间隙,有人把消息告诉了袁盎,参与谋反是灭族之罪,他大惊失色,连夜求见窦婴,并分析了吴国所以造反的原因,表示愿意到皇帝面前,当面陈述。窦婴进入宫中,向刘启汇报了情况,刘启召见袁盎。袁盎入宫,当时刘启正和晁错在讨论筹措军饷事宜,刘启问袁盎道:“你曾经为吴国丞相,今吴楚造反,你怎么看?”
  袁盎回答说:“陛下不必忧虑,破之易如反掌。”
  刘启说:“吴王利用铜山造钱,煮海制盐,引诱天下豪杰,筹划这么多年,在头发白了的时候才举事,如果不是思虑周密,他能起兵吗?为什么说能轻易击败他呢?”

  袁盎回答说:“吴国虽然富有,但并没能引来英雄豪杰,如果有英雄豪杰前去,就会好好的辅佐他,他就不会造反了。吴国所引诱的,皆是流氓无赖子弟,亡命铸钱的奸人,所以他们狼狈为奸,密谋作乱。”
  晁错认为袁盎分析的很有道理,在旁插嘴说:“袁盎说的对。”
  刘启问:“我们该如何平叛?”
  袁盎说:“请陛下屏退左右。”
  刘启让左右退下,唯独留下了晁错。袁盎说:“臣所说的话,其他人不能听到。”刘启让晁错退下。晁错到东厢房等待,内心对袁盎涌起仇恨。
  刘启让袁盎快说。袁盎说道:“吴楚相继送来书信,说高皇帝子弟各有封地,今贼子晁错擅自贬抑诸侯,削夺他们的土地,他们举兵西进,不过是要诛杀晁错,恢复故土罢了。为今之计,只有杀了晁错,派使者赦免吴楚七国,把削掉的土地还给他们,则就可以兵不血刃而让他们息兵。”

  刘启沉默了,大军压境,他对于能否战胜七国,心里没底,但杀死处于公心而削藩的晁错,他又于心不忍,他内心也很矛盾,过了很久,他心一横,说道:“他们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不会为了天下人而顾惜一个人。”
  袁盎大喜道:“臣的方案就是如此,请陛下定夺。”
  刘启任命袁盎为奉常,秘密整装准备出发。
  十几天之后,丞相陶青、中尉嘉(姓不详)、廷尉张欧联名上奏说:“吴王叛逆无道,欲危害社稷,天下应当共诛之。今御史大夫晁错却说‘兵数百万,交给群臣不可信,陛下不如御驾亲征,让错留守。徐、僮之周围没有被攻占的地方可以给予吴国’。晁错不称颂陛下德信,却想疏远陛下和群臣百姓的关系,又准备把城池交给吴国,没有臣子之礼,大逆不道。晁错应当腰斩,他的父母妻儿及同母的兄弟姐妹,无论长幼,皆在闹市处死。”

  这些大臣之所以联名上书,肯定是刘启背后指使的,当刘启收到奏书后,批示“可。”
  可怜的晁错,对朝廷的这些变化,这时候还一无所知。公元前154年正月二十九日,刘启命中尉嘉传召晁错,当他们乘车走到街市上,晁错身着朝服被斩于东市。
  晁错一心为朝廷,对自身安危考虑的太少,在不适当的时机(刘启即位不久)开始了削藩行动,引起了巨大反弹,假如他能亲自请命出征,在周亚夫等将领的努力下,七国之乱也不难平息,但他却提议皇帝刘启亲征,而自己留守后方,引起了刘启的猜忌。晁错不停变更法令,得罪了诸侯国和朝中大臣,树敌过多,心胸也不够宽阔,在外敌当前的情况下,却还想着要报私仇,诛杀袁盎,却被袁盎使计杀害,而朝中大臣没人为其说话,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后人感念其忠心,悲叹其遭遇。

  晁错死后,刘启派袁盎和宗正、德侯刘通(刘濞弟弟之子)前去接洽刘濞。
  谒者仆射(掌管接待宾客和传达事务)邓公当时为校尉,出击吴楚,他回到长安,禀报前线军事情况。刘启问他道:“听到晁错死后,吴楚会不会罢兵?”
  邓公说:“吴国已经筹划了数十年了,为削地而反,不过是借口,虽然是以诛晁错为名起兵的,但其意不在晁错啊。臣恐怕从此之后天下之士不敢再提什么建议了。”
  刘启说:“为何?”
  邓公说:“晁错担心的是诸侯强大不好控制,所以才请示削夺他们的土地,使朝廷保持权威,这是利于万世的好事。计划刚开始施行,却全族被杀,对内堵塞忠臣之口,对外却为诸侯报了仇,臣以为陛下这么做并不可取。”
  刘启听后,喟然长叹道:“你说的对,我也感到后悔啊!”

  刘启任命邓公为城阳中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