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第23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这个角度来讲,孔子当初杀少正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意志,代表了历史的潮流。

  日期:2022-01-22 21:01:21
  见识了孔子的铁血手腕之后,我们来看看,孔子一生最伟大的成就是什么。
  究竟是什么让孔子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之一。
  请看本章第二节 诲人不倦
  日期:2022-01-22 21:01:37
  第二章曙光 第三节 诲人不倦

  孔子一生坎坷,并非生下来就带着伟人的光环,有周游列国之时断粮的无能为力,有晚年丧子和丧失爱徒的撕心裂肺。在他死后被捧上神坛后,却又是他学说开始变味,开始蜕变为打开权贵之门的“敲门砖”的开始。
  但我们此刻将孔子的故事,并不是在追寻后世儒家学说的蜕变的原因。
  孔子的伟大,同儒家学说不可分割,但并非孔子因儒学而伟大,而是儒学因孔子而伟大。
  是孔子成就儒学,而非儒学成就孔子。

  自古人弘道,从未道弘人。
  孔子一生都在弘道,聚徒教学是弘道,周游列国是弘道,整理典籍也是弘道。
  孔子在平凡的人生中开拓出神圣性,在普通的人际关系中将有限的人生拓展出永恒,作为政治家的孔子,并没有显赫的政绩,
  但作为教育家的孔子,却走向了历史的巅峰,其一生最伟大的成就,也就在“诲人不倦”这四字之上。
  日期:2022-01-24 19:24:29
  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孔子前半生面临的情况,其实很尴尬。
  在儒家看来,理想的社会人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周天子是这个家的家长,公卿大夫都是这个家的兄弟姐妹,平民百姓则是家的孩子,所有人都应该是长幼有序,家里的成员之间,相互相亲相爱。孔子也在用一生的努力去践行这个理想。
  但孔子一生有若丧家之狗,儒家学说不为诸侯所取。

  儒家的社会理想尽管完美且诱惑,孔子尽管博学且努力,但孔子低估了人心的复杂,低估了人心中那一头猛兽的为例,周礼的牢笼面对人心中的猛兽是如此的脆弱。
  孔子这方案看起来不错,可惜谁都不听他的,不管是诸侯国主还是掌权的士大夫,都不听孔子的。
  诸侯各国,依然是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鲁国的大夫,也照样“八佾舞于庭”。
  孔子连他自己国家的局面,都扭转不了,能够说一说的,也就是自己的学生。

  显然,孔子对当时的社会状态,是既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他管不了诸侯,管不了大夫,管不了大夫的家臣,甚至管不了自己的学生。所谓“小子鸣鼓而攻之”,恐怕也只是说说而已。
  孔子真的很无奈。
  海外,其实是去不得的,“乘桴浮于海”,仅仅是无奈的气话。
  海内,则徒然让人伤心,“道不行”,却是真真正正社会常态。
  这就是孔子面临的状况。
  日期:2022-01-25 21:54:12
  那么,他该怎么办?奋斗了一生,世道依然黑暗如墨。但圣人毕竟是圣人,很多时候,圣人与普通人的区别仅仅在于坚持,所谓圣人,无非是现在黑暗里率先亮起一粒灯火,虽然光亮稀薄,却可以在漆黑夜幕的道路上,帮后边的人点燃更多灯火。
  不然世道将永远漆黑一片。
  诛杀少正卯是孔子一生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他用自己手中的权利,鲜明的再改造着整个世界,在推动着社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但不幸的是,命运之神对孔子的眷顾此时也到了尽头,接下来这位老人经历了十四年的列国流浪,一事无成,心灰意冷之下,孔子又回到了鲁国。

  开始了他真正被称为圣人的一生事业,孔夫子利用一生的时光,传承着来自上古圣王的智慧,传承着周礼的辉煌,修订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然后广开民智、教书育人,传播文明,整理诗书。
  仕途的失败,孔子并不怨天尤人。
  既然自己没有做官的命,不能自己亲自改变这个世界,那么干脆教出一群接受自己理念的学生,当这些学生在各国做了官之后,他们自然会用自己的理念去改变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渺小的,通过广开方便之门,孔子将自己化作了一团星星之火,去寻求那短暂的寂寞之后的燎原之势。
  日期:2022-01-28 08:31:56
  孔子深信,自己的学说是拯救这个世界的对的道路,我留个世界的全是经帮治国良策。今世不用,后世肯定会用,并会用儒家之策,创一强大霸国,七国一统。
  作为一个博学的智者,在自己奔波半生之后,孔子开始寄希望于未来,未来他的传人们,传承他思想的那些人,终究会将他的思想播变西方,最终将改变整个世界。
  事实上,孔夫子从三十岁之后,就开始授徒设教,但此时,毕竟他的生活重心还是仕途,只有当孔夫子奔波半生,仕途无望之后,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最终令他称为“至圣先师”的事业上。
  他一定想不到,即使想到了,田舍郎认为孔子也不会在意,没有他前半生的漂泊,实践,思考,孔夫子的智慧也不会如此的圆融通达。

  在孔子之前,学习知识,接受教育是一件很难得事情。
  春秋战国时期,人可以被分为几类:
  周天子及其子嗣,也就是王族。
  士大夫及其子孙,也就是士族。
  我们不要忘记,孔子所处的年代,正是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时期,贵族与贫民之间泾渭分明,曹刿之所以能够以一介平民身份参加论战,因为其祖上本来就属于士,虽然家庭没落了,可依然有着受教育的权利,身份和对知识垄断是改变这个世界的最大的困难,想想后世世家门阀,再想想此刻孔夫子的所作所为,我们不能不由衷的感慨。
  孔子的不幸,却是天下学子的大幸!
  日期:2022-01-29 16:25:10
  据《论语》记载,只要交十条干肉,就能成为孔子的学生,身份地位、地域种族等等,都不是问题。

  孔子真正做到了有教无类。
  通过教育来消除差别,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构想。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一点也不过分。
  虽然孔子教书育人的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周礼,但客观上却起到了广开民智,百家争鸣的作用。
  可以说,孔子一生最大的成就,就在教书育人上,而这一点,也是百家其余诸子所不能望其项背的。
  孔子的弟子有多少呢?据史料记载,一般说是3000弟子,七十二贤人。据李零先生研究,孔子的学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的学生,是在他三十五岁之前,住在鲁国的时候。

  第二个时期的学生,是在他五十四岁之前,自齐返鲁后。
  第三个时期的学生,批是在孔子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之间,周游列国之时。
  此外还有年代不可考和不见于书传的,不可胜数。
  在孔子之前,学校是由官府办的,国家开办官学,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入学学习。孔子并不是当时唯一办理私学的人,但却是影响最大的。孔门私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办学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引导学生做仁人君子,使民风更为醇厚,同时给各国政府提供治理国家的咨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