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续)
日期:2021-07-26 13:12:07
五
问题出来了,赵高为什么要挖空心思、苦心孤诣地这样做呢?
历史上,受皇帝宠爱的宦官很多,为非作歹的宦官也很多,他们要不进谗献佞,颠倒黑白,里外两面;要不就是打击异己,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但目的却只有一个,养恩固势,作威作福。而且一个最鲜明的特征是,对受欺骗且宠爱自己的皇帝忠心耿耿。
再看赵高的所作所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他打击一切可以支撑秦帝国运营的人物,但没有营造自己的私党,不聚财贪婪。
他瓦解一切可以巩固秦帝国存在的力量,但没有培树自己的力量,不构置爪牙。
所有被杀的大臣、猛将、公子、公主,除蒙恬与赵高略有瓜葛,其他一切人皆与他毫无仇怨。
在沙丘篡诏中即已老实配合,此后对赵高服服帖帖的丞相李斯,以及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赵高为什么也一定要除之而后快?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右丞相去疾、左丞相斯、将军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戌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且止阿房宫作者,减省四边戍转。”在赵高进谗后,二世历数三人罪过:“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指修建阿房宫),是上毋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冯去疾、冯劫自杀。
李斯最后导致被族灭,是他一直认为自己无辜,企望能面见二世说明真伪。最致命的是他此前对二世讲过:“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
何止他们呢,即便是自己的学生,同时又是自己煞费苦心托举到帝王宝座,且无限听从并始终信赖他的胡亥,也一定毫不迟疑,坚决蠲除。
更耐人寻味的是,《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逼胡亥自杀后,“赵高乃悉召诸大臣公子,告以诛二世之状。曰:‘秦故王国,始皇君天下,故称帝。今六国复自立,秦地益小,乃以空名为帝,不可。宜为王如故,便。’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史记·李斯列传》记:“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子,授之玺。”
自降秦帝为王与六国同,这是为什么?将玉玺挂到自己腰间这个动作又说明了什么?
是他自己心怀贰志想当皇帝吗?如果是,他不应在子婴继任前公开宣告秦去帝为王,这分明是为自己后天篡位设置障碍。
当陈胜起于大泽,刘邦啸聚沛县,项羽叱咤楚地,他为何无视天下大乱,反而一而再地麻痹二世,“关东盗毋能为也!”甚至六国兵已过函谷关,他仍坚令秦军全面不予设防,如若为自己日后权力宝座计,不当如此。
巨鹿之战后,与项羽对峙的章邯依然兵众势强,却最终选择投降,原因是担心赵高会在背后迫害自己。《史记·秦始皇本纪》记:“章邯等战数卻,二世使人让邯,邯恐,使长史欣请事。赵高弗见,又弗信。欣恐,亡去,高使人捕追不及。欣见邯曰:‘赵高用事于中,将军有功亦诛,无功亦诛。’”被迫无奈下,章邯等遂以兵降诸侯。如若为自己日后宝座计,更不应如此。
聪敏绝顶的赵高难道不知道,大秦政权倒台对他绝对有害无益吗?
于是结论来了:赵高乱秦,完全不是基于自己的任何个人利益,更不是为想篡继帝位。将秦帝国彻底玩个底朝天的唯一目的,只是要让它毁坏,让它垮塌。
(待续)
日期:2021-07-26 13:13:51
六
来看看赵高的身世。
史料寥寥,只有《史记·蒙恬列传》中这么一句:“赵高者,诸赵疏属也。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
这句话问题多多,造成了后世审量赵高时笼罩着层层雾障。
首先,“世世卑贱”文义不通。查之篆书,“世”、“出”、“生”三字形近,当为“出生卑贱”或“生世卑贱”方恰。
其次,隐宫当是隐官,而非蚕室,赵高也非太监,否则其母受刑于此,兄弟几人出生于此,有女婿阎乐都讲不通。范晔《后汉书》始撰《宦者列传》,列举古来的宦阉,列举历代亡国之祸说:“三代以嬖色取祸,嬴氏以奢虐致灾,西京自外戚失祚,东都缘阉尹倾国。”不曾提及赵高阉祸。《后汉书·宦者列传》记载:“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也就是说,到汉光武帝时,宦官才全用上了太监。
据《张家山汉简》:“公士、公卒及士伍、司寇、隐官子,皆为士伍。”隐官产子,其身分当是无爵士伍。也就是说,赵高母亲是刑余隐官,身份低贱,但赵高兄弟法律身份是士伍,与普通庶民同。
沙丘篡诏时赵高任公车府令,而且是嬴政的举任,《史记·蒙恬列传》说:“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
据《史记·李斯列传》,赵高在劝说李斯立胡亥时曾说:“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
赵高文学功底深厚,著有《爰历篇》六章,是秦帝国官定识字课本内容之一。而且,其书法艺术精湛。北魏王情的《古今文字志目》列举秦、汉、魏晋三朝书法家五十九人,其中就有赵高。南朝宋时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也说赵高“善大篆”。秦始皇任命他为胡亥老师,正是看中他在文学、书法与法学上的深厚造诣。
那么,问题来了。
生于隐官,出身卑贱的赵高何以能有如此高深学问和如此精湛艺术修养,何以能登上如此之高的位置?因为《秦律十八种》中规定:“非史子,毋敢学学室,犯令者有罪。”只有史之子才能作史学童,入学室学习,进而走学史入仕的途径。若赵高生于隐官,他决计是没资格走这条路的。
只有一种解释,他进隐官之前已经学习并具有了高深的文法知识。
从说“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的前210年,往前推21年,正是秦昭王执政时期。
依《张家山汉简》史律,十七岁入学室为史学童,二十岁太史考试合格揄史,二十三岁再参加统一大试,合格者入宫任职。那么可以推断,赵高23岁入职时,最晚是在公元前255年。其时,秦、赵间互向对方国家派送公子为质是常态,嬴政父亲子楚即是此时期质于赵。
而且,当作质子的公子一定不是受君王宠爱的家伙,子楚就不为安国君所喜欢,否则不会将他送与敌方当人质。“赵高者,诸赵疏属也。”也就有了新的内含。
赵高,极有可能就是在秦的赵国人质。
《战国策·赵三》中有段记载向来未被史家所注意:“秦攻赵,蔺、离石、祁拔。赵以公子郚为质于秦,而请内焦、黎、牛狐之城,以易蔺、离石、祁于赵,赵背秦。”秦王因之大怒,于是爆发了阏与大战。时在公元前270年。此时,赵高年龄最小为8岁。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