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烧酒聊先秦》
第2节

作者: 介鸢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因此,百家争鸣,中华民族的文化在这个时期爆炸性发展,空前绝后。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等等流派的出现,老子、孔子、孟子、荀子、庄子、墨子、管仲、韩非子、李斯、商鞅、邓析、惠施、邹衍、苏秦、张仪、吕不韦等等思想家及改革家的思想对抗,让这个时期光彩夺目,熠熠生辉。
  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学习国学,其实最重要也是最广泛的部分就是来源于这一时期的文化。
  跟这一时期有关的成语,基本占了全部成语数量上的三分之一,且每一个成语都有它特有的历史典故。
  我国成百上千的姓氏,绝大多数也都来自于这个时期,可以说翻看这段历史,你能深刻感知到,自己的祖先是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才开创了本姓家族。

  各种流派的思想精髓,很多现在还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不夸张的说,没有春秋战国,就构不成先秦的主体,就没有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中国的历史重在传承,以周礼为统治核心手段的大周更是如此,其中引经据典之处数不胜数,如果没有前史作为积淀,单讲春秋战国就不会理解那么深,我讲着吃力,您看着也吃力,所以周之前的上古史还是要好好说一说。
  当然,本人才疏学浅,也未做到博览群书,更达不到点评历史的水平,所写内容,只是自己一家之言,担不起千夫所指之责。所书之处难免存在纰漏和谬误,语句不畅、错字别字不可避免,还望诸君不吝赐教,本人必当虚心采纳,完善提高!
  此致
  敬礼!
  日期:2022-10-14 14:58:24
  本套书共十部,目录如下。
  第一部《古史迷思》;

  第二部《独霸天下》;
  第三部《群雄争霸》;
  第四部《晋楚替霸》;
  第五部《霸业不再》;
  第六部《吴越兴霸》;
  第七部《变革图强》;
  第八部《江山七分》;

  第九部《一统天下》;
  第十部《百家争鸣》。
  日期:2022-10-15 10:11:29
  第一章 创世之神 (1 历史的样子)
  笔者爱酒,最爱绍兴黄酒,每每写作之前,必热一壶,花生米当酒肴,甚是快哉。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后来养成习惯,凡码字前必喝酒,似醉非醉间,才似有灵感,就像李太白一样,以酒为引。
  历史,有时候就像这美酒,越久远越醇香,研究历史,就是在品鉴美酒,需要细细地咀嚼味道,才能明白其中韵味。
  品历史,看人生百态,明兴衰得失,那让笔者热上一壶烧酒,与您慢慢讲述这中国最古老的历史吧……
  日期:2022-10-15 10:13:58
  (续上)
  什么是历史?
  广义来说,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都可称为“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而不一定与人类社会发生联系。
  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实际上指的是狭义历史,即人类社会史,它的规范解释是这样的: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
  您可能会问了,历史不就是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嘛,你怎么说还有诠释和研究呢?

  不急,慢慢来,咱们一个一个的说。
  首先,解释下历史的被诠释性。
  历史之所以会被后世所熟知,自然是通过文字记载的形式传播出去,传承下来的。
  历史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历史是由人类个体书写的,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夹杂了人的情感,喜怒哀乐、理解好恶,无不在其中,所以说,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文字,是夹杂着人的情感的历史,是对真实历史的诠释。
  其次,解释下历史的需研究性。
  历史靠文字记载,没有文字之前自然也就无法记录历史,这无疑是历史的巨大损失。
  商之前的历史,因为没有可辨识文字的记载,我们无法从现有史料中准确得知它的历史沿革和人物事迹,获取这一时期的相关信息,基本来自于一代代人的口口相传,于是只能以“传说”的形式被后人所知。
  迄今为止我们能够知道的中国最早的可识别文字,是商朝的甲骨文,商朝人用这种文字记载了同时期祭祀、占卜等重大事件,这是中国历史记载的开始,被认为是信史的开端。
  随着文字和记载的逐渐成熟,到周朝时设立了专门记录历史的史官,从此便开始有了“应时历史”,也就是当时的人记录当时的历史。
  应时历史记载的可信度自然是最高的,最初的史官有着极高的职业操守,“不美化、不遮掩、只陈述、不附会”成为记述历史的潮流,其中以孔子为标杆楷模,他在写《春秋》时惜字如金,将以上原则发挥到了极致,极力不掺杂个人情感。
  然而即便是圣人,也无法做到完全不遮掩和美化,《春秋》中就有多处替天子遮羞,因为权势威胁而对有些事避而不谈等情况,这虽然给人一种“史无完史”的感觉,但历史事件件件真实,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史官职业操守开始弱化,这个职业越来越变为统治阶级的美化者,所记历史成为权力核心标榜功绩的工具,开始为权力服务。
  然而也并非所有史官都是如此,司马迁就是个例外,他不为汉武帝歌功颂德,不为权势所左右,坚持了史官的底线。
  但他也并不是一个完全合格的史官,因为他所写之史,掺杂了太多个人情感,整部《史记》随处可见他以“太史公曰”来表达自己的看法,也因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而难以释怀,所以他对汉武帝的历史功绩不能公平看待,而是带着有色眼镜批判;同时在记述《李将军列传》时,更是借李广遭受的不公正待遇来映射自己,使个人情感肆无忌惮地倾泻而出,将历史个人化推向了顶峰。

  将个人意愿、政治需要表露于史这种行为,在后世史官笔下实际上成为常态,他们或者受制于权势,或者受制于自身,让历史成为了个人史、当代史。
  我们不能以此批评写史之人,毕竟如孔子、司马迁这样的大家都不能避免的事,又怎么能够去要求常人?一百个人写同一段历史,可能写出来就是一百个样子,要我写,同样会写成我的风格。
  但是,再怎么掺杂个人情感,历史主线不能变,真实发生的历史事件不能被篡改,因为这些东西一旦被改动了,对文化来说相当于灭顶之灾,没有人敢动这个底线,“千古罪人”的骂名没人背负得起。
  所以我们见到史料中,常会有给帝王安插上“高大上”甚至是神话传奇的出身,有为帝王所作不齿之事遮羞甚至避而不谈,有对拿不准的事件会有多种展现,但却没人去动历史发展的这条主线,而这条主线,便是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不懈动力。
  所以我们看历史,还要带着任务看,把握住历史主线的基础上,对存疑之处进行分析研究,在现有史料的基础上,发掘其背后的真相,还历史本真;同时,更需以史为鉴,借古论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