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为什么只能在一部分地方使用,而且也不受领导重视,但却有部分无法取代的作用,当然最后也被我用来作为筹码使用。
当然每次都是有惊无险,无疾而终。
也被我作为副业流传很广。所以一直也有徒弟,但我教的都是理念和建议。
技术无止境,够用就好,没必要深究。这也是我学经济学,英语的观点。
一切都是筹码,一切都是工具,不会沦为工具人的唯一原因就是你的工具很多。
学习技能也是我的头衔,是个爱学习的人也是领导对我的评价和印象。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
在北大青鸟读软件工程师的时候,我的老师都是些很牛的人。
也算运气,教我Java的是一个软件公司的项目经理,他瘦高的个子,带着眼镜,是个思想很活跃的人。据他说来北大青鸟培训机构就是来体验生活的,他还在天桥卖过袜子,就是好玩。当时2000年北大青鸟的老师一个月一万工资,但对他来说也就是体验一下。后来我毕业时,他又回去当项目经理了。当时的Java已经是如日中天,十分热门。
教我oracle 数据库的老师是个女的,也是很厉害,我毕业时,她去了吉林大学当教授。SQL语句十分厉害。人也很耐心。
教我c#的老师是个女的,也是跟过大项目的项目经理,在我毕业时也走了。
还有一个教我Java 的老师也回去做游戏了。
我毕业时用微软的c#开发了个论坛,数据库用的是sqlsever。都是用的aspx的自定义控件做的,基本就一个页面,所有论坛主页和帖子,跟帖,都是一个个控件叠加。基本就是个动态网站。所以教c#得老师很满意。
北大青鸟培训机构的学员淘汰率非常高,学费也是分年交,3千,6千,9千。学员也是每年减半。从刚开始入学的48人到第二年的12人,再到第三年的5人。最后一个学年,三个班凑一起,也就10个人毕业。所以有传言说北大青鸟就是骗钱的,根本学不会。但实际上是太难,很少人学通。相对的,毕业的人也很厉害。
教材大概有一米厚。而且老师讲课都很快。一堂课几十页。一小时上课,一小时上机。强度非常大。
我这么努力也只能偏科,所以我是主攻c#,也就是微软的visual studio 。毕竟靠着大树好乘凉。
我们的教材2年更新一次,用的是印度第一大软件公司阿普泰克的教材,这个公司有自己的大学。北京大学和他合作,开办了北大青鸟。
印度也可以称为软件王国,主要以外包其他国家的软件工程为主。
在北大青鸟,我们的口号是为未来十年做准备。
里面也有很多的励志故事,有一个高速公路的保安,拿了所有的钱交了学费,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我的同学里就有超市电脑维修人员,平面广告设计的,还有广州地铁的高级工程师,还有个心理学博士,医学博士,他们后来他们都混的很好。
和这些人一起上课,聊天,开玩笑,让我开了眼界,知道了命运的钥匙,当然我的水平也不差,毕业设及几个组长,我也是其中之一。
老师对我也很好,这里就是谁本领高谁受尊敬,和单位拼爹的氛围不太一样。这也就是我读完北大青鸟后又去了美联读英语的原因。
在美联又认识了很多外教,视野又开阔了很多,外教给我介绍了很多国外的生活和情况,还有就是他们的世界观,这些也激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这也许就是外国人和国内人的根本区别,经济学素养。
也就在北大青鸟学习结束,拿到了软件工程师证书的那一年。我接到一个新的任务,运行监控系统的开发。
在之前虽然有国外买来的排班系统,但空姐部很多管理依然延用excel表格,特别是一线。
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的主任退休了,并没有起什么波澜。宿舍也不再有主任了,公司撤编了空姐部宿舍的主任职位,改由p3.2级别管理。这个级别划分基本是s支持序列,p职员序列,m管理序列,依次都有1到7级,我所处的就是p2.2,新来的负责职员是p3.2。以前的主任是m3。
在狐假虎威的例行交接会上,新来的负责人没能抓住我。很快办公室主任也就是m4给了我一个新的任务。许副总要去调研一个分公司,要求我也跟去。具体任务不详。
在那家分公司,我们看了汇报,具体是关于从国外购进的排班系统里如何提取航班数据的。汇报人是一个年轻的乘务员,当然后来当了那公司空姐部副总。他是用vba写的excel,从运指网站下载每日排班数据,然后系统显示每个乘务员当月的每日航班和锁班信息,就是一张表中12个月,每月显示每个乘务员的岗位和每天任务,后面有个统计具体执行任务天数和休假等各类数据。
大家听着很兴奋,由于排班系统虽然强大,可以控制全公司所有飞机任务,但具体到我们单位还没有一套系统可以抓取数据。运指网站是很强大,有很多数据,但空姐部也需要这些数据,但没有专业的网站,大家也就只能每日看运指发来的报表。但分公司的这套系统有个缺点,就是它没有数据库,都是excel表,无法联网查看。
回来的路上,许副总问同来的几个人,大家赞叹不已。许副总问一个老师出身的员工,“你觉得怎么样?”
那个老师说,“很好,如果我拿到源代码就好了。”
然后许副总转头问我。
我说,“很简单,读取数据,分析一下就可以。”
许副总只说了一句话,“下星期一到运行报道。”
我就这么莫名其妙的调到了运行。
回到宿舍区的办公室,和新来的负责人报告,她也是很错愕,叫我交接工作。接我工作的是文姐。
反正也是要有的人了,所以简单讲了一下我开发的宿舍管理软件,估计她也听不懂,随便应付一下。
收拾东西,准备离开。
又去拜访了一下廖哥,廖哥也很高兴,都是6年的老同事。想当年还一起爬上爬下安装过年的灯笼,挂旗子,搬家具。这一晃就是6年。
廖哥也上了p2.2,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当然还有很多趣事,以后在叙述,相对于换办公室,一切都是值得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宿舍区工作虽然悠闲,但毕竟是边缘,要发展还的去核心部门。哈哈
经过6年的职业生涯,从试用期的管护照上三班,到后来的拿报纸送信,再到管宿舍,搬家俱,做软件,去读北大青鸟的软件工程师,去美联读英语,和不同的人接触,个不同的领导接触,终于进入空姐部的运行部门。
一路走来,没有送过礼,没有吃过饭,没有帮领导背过锅,没有花时间为领导消费。基本没有无谓的支出。也认识了很多很厉害的人。为日后积累了经验,我认为认识厉害的人不是为了日后铺平道路,而是为了近距离观察他们的特点,研究共性,陪伴成长,自我学习,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别人踏过的坑,别人受过的罪,别人努力的过程,别人思想动态,难过时如何走出困境,别人收获的成果。都是最好的经验,读人和读书差不多,哈哈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