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抗战前夕谍战风波:潜伏·1936》
第37节作者:
马营 武伯英思虑片刻:“我也觉得,李直不会是共产党。”
《潜伏·1936》 第十一章(1)
齐北到丈八沟巡视了一圈,也许因为有几个喽啰跟随身边,没有和武伯英说什么体己话。他只是观看并不评价,一言不发,表情阴冷。武伯英的手下看着齐北的表情,都忐忑不安,武伯英接触他多了,倒是不以为然。视察完毕,齐北坐进了武伯英的办公室,只有两人共处一室,才开口说话,对裁员行动没有直接评说,有点阴阳怪气:“这个院子真不错,你们十几个人,住了四十多间房子,倒是很宽绰。”
武伯英笑笑:“看如今的形势,到时草滩农场的监房,肯定不够用。这些多出来的房子,我准备换上铁门,早早预备给那些犯上作乱的人。”
齐北眼露欣赏之色:“嗯,要不了几个月,你这里就要塞满了人。草滩关师以下级别的,这里只关大家伙。”
“大家伙分量都不轻,属下担心到了那时候,会是个鱼死网破。而且未来几个月的形势,卑职也看不清楚。”
“是呀,内部通告你也看了。老头子怎么想,我也把握不好。他把老陈部长派去上海,和潘汉年频繁接触,会谈过几次。潘汉年虽说现在是中间人士,但是我从来不这么认为。不能说他发表了一些###言论,和共产党不再联系,共产党也半公开宣布他叛变,就成了###人士。谁能说这不是一种策略呢?据我判断,他不但是共产党的中坚,还是中共上海的特工组织总负责人。正是他去上海,利用中日共管的局面,重建了顾顺章投诚之后的###特科。老陈部长这个异常举动,代表了老头子近期的想法,难道真的要和共产党联合,对付日本人吗?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没有人能猜准,包括派去谈判的老陈部长,也不知道下一步朝何处迈进。据可靠消息说,他每晚接老头子电话,第二天按指示行事,故意进展缓慢。国共会不会再一次合作,谁都说不来,那么咱们这边,只能按既定的方针执行,把西安的###防共做好。”
武伯英没有支持他的想法:“不管形势怎么变化,日本人是我们全体中国人的敌人。所以我想,破获日本派来西安的谍报组织,是各方面都会赞扬的一件事情。如果出色完成,上下皆大欢喜。也许有人背地里会不高兴,认为我们偏移了重心,但绝对不敢公开指责,免成众矢之的。所以这件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希望巡座能给我最大的支持,把这件提升西安党调处地位的大事,办得圆满漂亮。”
齐北思考了很久,终于展开眉头,对武伯英哼了一声,算是批准。
武伯英知道他的忧虑所在:“关于追查内奸,同等重要。所以我想,齐头并进,双管齐下,是最好的选择。”
齐北首肯之后,转移话题:“你留下的这十来个人,都很精干,我很喜欢。但是目前情况复杂,这些人,除了你能调动,其他人一概不能插手。而你,除了我,谁都不能指挥。”
武伯英这几天看过胡、李二人的表演,知道清除内奸和争夺权力互相夹杂,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他不会出卖那两个兄弟,却也支持这个领导,立刻表###迹:“我会全力协助巡座,只要巡座查得明朗了,我们这边,随时可以采取行动。”
齐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刚才见到的那个伙夫,可不可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小纰漏有时能坏大事。”
“他是胡处长给我家雇的那个厨师介绍的,还算有根有底。从这几天的表现看,足不出户,只是围着灶台转。我给的薪水很高,他对这个差使很满意,靠这个攒老婆本,回蓝田娶媳妇成家,所以特别听话顺从。再说有关事情,我们会严加保密,他连一点风声都抓不到。”
《潜伏·1936》 第十一章(2)
齐北听得很满意:“别看他拿着勺把,比我们拿枪把的还厉害,只要锅里加一把耗子药,你们就被一锅端了。所以不要看轻小人物,多笼络、多感化。”
武伯英连连点头称是,这一点他也想到了。
“你以为你家那个厨师,是胡汉良给你雇的?”齐北饶有兴致,“不是,是我亲自找的。他在胡宗南的部队上,可是给师长做饭的。”
武伯英心里一惊,原来安插进自己家里的楔子,是齐北亲手钉入的,联系他刚才一窝端的说法,知道这是一种威胁,攸关全家人性命的威胁,但是他脸上不动声色,假意道:“感谢巡座费心,属下一定竭力办事,报答恩情。”
齐北知道武伯英的命门在于家人,见刚才几句话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转而言他:“为什么把那四个小探子,关到一个牢房去了,难道不怕他们串供吗?”
武伯英坦然回答诘问:“分开关了半个月,又打得半死,也没有什么效果,何不换一种方法?土肥原贤二既然能收买他们,我们为什么不能。这几天他们比我们吃的都好,没再提审过一次,找医生好好疗伤,关在一起让他们交流一下,或许就有了转机。他们不过是小角色,更重要的是要追查他们的上线。”
“那有效果没有?”
“有,这几天,他们之间已经起了争执。我安排人在隔壁房子秘密监听,他们经常中国话夹杂日本话,吵闹不休。倒是没人投降,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采取权宜之计,先安住我们,然后另做打算,找机会逃出去。”
齐北号称审讯专家,立刻来了兴致:“哦,逃出去?看来他们想活命,这就有了转机。带我去看看,我想听听他们的争论。”
关押四个小间谍监房隔壁的房间,静静坐着一个青年,二十三四年纪,浓眉大眼,阔口高鼻,五官虽十分周正标准,却显得青涩莽撞。齐北想起了刚出窑的紫砂器,颜色纯净光亮,却没有长年把玩的哑光。隔墙上有一处方形凹陷,是后来掏空的,却没掏透,想必并没破坏那面的墙皮。坑底衬着一层薄铁板,起共鸣作用,如同蒙着牛皮的大鼓,放大隔壁传来的声响。见武伯英带着齐北进来,青年并未起身,看了一眼他们,示意安静噤声,然后转头过去继续竖耳聆听,忠于职守。
铁板传来的声音虽不甚大,却很清晰,四个小间谍此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论,也许他们防备隔墙有耳,都用日语说话。纯属巧合,这一手恰恰就堵住了隔墙之耳,青年也听不懂,转过头对武伯英尴尬笑笑。
齐北听了片刻,不由得冷笑一声,不自知笑声阴冷,穿透力极强。青年听见笑声,吓了一跳,转头怒目相向,连忙把食指竖在双唇中间,示意他噤声。隔了片刻,隔壁的争论依然如故,青年这才长舒了一口气。武伯英既好气又好笑,伸手轻轻推了他脑袋一把。再转头看时,齐北已经背着手出了监听室,于是连忙跟了出去。
二人来到院中,齐北看着花园里的一年生花草,冷笑着说:“你的这个李培新,果然很有性格。”
武伯英有些吃惊:“巡座怎么,认识他?”
“行动组这些人,哪一个我不认识,都是我亲自挑选的。你留下这些人,我又派人重复调查了一次,他们的家世出身、暗事隐私,知道的比你还多。”
“巡座细致周密,让人佩服。”
“做咱们这种事的,最怕钻心虫,再大的白菜,一只小虫子,就可以叫它全部腐烂。西安党调处,不能再有虫子了。”
《潜伏·1936》 第十一章(3)
武伯英知道他的所指,想把话题继续留住:“十几个人里,李培新可以说最有性格。我和他长谈过一次,问他为什么进党调处,他和别人的回答都不一样。他说,有两条打动他,一是薪水高,二是威风。我觉得是实话,比那些为国效力、为民造福的话,更加让人信服。我喜欢他,我是没性格的人,所以更喜欢有性格的。”
“你没有性格?这正是你的性格。”齐北盯着武伯英的眼睛不放,“李培新原来在胡宗南的侦察连当排长,军饷低,受连长的窝囊气,难免会有这两点取向。但是孺子可教,这正是我要他的原因,稍假时日,用心调教,一定会成为你的得力帮手。”
武伯英点了点头:“十几个人里面,我最看重的就是他。”
“你要把他磨炼成你的匕首,只属于你自己的匕首,就像你只属于我,李直只属于胡汉良一样。”
武伯英沉默不语,心里默默念叨,我只属于我自己。
齐北也沉默了,走到一丛大丽花旁,思考解决胡汉良和李直的办法。这件事越调查越棘手,一定要万无一失,想个万全之策。他摸着大丽花的花骨朵,有些慨叹:“种花百日,看花一时,需要你盛开的时候,切莫叫我失望。”
武伯英装作懵懂:“内奸的调查,有大进展了?”
齐北回过神来,轻声转移了话题:“善待这四个小探子,你觉得有效果吗?”
“有的。”武伯英说,“他们刚才的争论,已经开始有人抱怨,没有了早先同舟共济气氛。”
齐北突然有些紧张:“你能听懂日本话?”
武伯英笑着摇摇头:“听不懂,我是从语气上推测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