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开的地方(一个越战老兵的回忆)》
第56节作者:
晴雪满竹8 2排包围了村子,战士们大喊“纳松空叶”、“纵对宽宏度兵”(缴枪不杀、我们宽待俘虏),各间房屋一点反应都没有,静悄悄的。战士们逐家逐户进行搜查,连个人影也见不到。这里距河安比较近,昨天369团部分兵马也来过一次,越南群众早在我们攻打那怀地区时就跑光了,这次,一无所获。
离开葵丁,往盖克方向走不远,接上一段小公路。公路沿着右边一座不高的山腰弯弯曲曲往前伸。左边又是一座较陡的山,山与公路之间有一条很深的山涧。往前看,公路右拐处山涧对面,又是一座长满树从茅草的山包。
这时的队形是4连为尖兵班,6连搜索左边山头,5连为右,我和李旭佳在营部,与4连连部汇合一起行进,我和4连长刘粤军边走边交谈。
尖兵班传来口讯:发现敌情,做好战斗准备。
我听到有情况,往公路拐弯处一看,一个人民军从公路往山涧跳下,还有两个人民军在尖兵班的火力追击下,往对面山包的树丛里钻,由于距离较远,没有打中。我们的位置距敌人更远,无法发挥照相机的作用。我立即将手枪推上子丨弹丨,一手握着枪,一手托着相机往前跑。刚跑出两步,李参谋追上一把将我拽住:“干啥,这一段路很危险,你不怕死呀?”
李参谋跟随侦察大队于总攻前夜穿插敌后,遇到的险情比较多,对瞬息万变的战场很了解,他的话有几分道理。3月1日上午,367团4连为尖兵连,该连4班为全营尖兵班,在经过这一路段时,尖兵班遭到人民军的伏击,副班长臧敏和战士谢双福壮烈牺牲,林举平等4名战友受重伤,这件事我也听说过。
这次全营之所以分成多路纵队前进,是吸取了3月1日的教训,避免部队再受损失。
我初次跟随部队行动,自然有危机四伏之感,是应该听取参加过战斗的战友意见。我放慢了脚步,对李参谋说:这个机会很难得,怎么办呢?
会有很多机会的,关键安全第一。…这样吧,你贴着陡坡前进,我跟在你后边帮你观察。
陡坡高于头顶,我紧挨陡坡,沿着干枯的排水沟往前窜,李参谋紧跟在我后面。刚到公路拐弯处,4连长刘粤军已布置完毕;尖兵班第1组,跳下山涧往左包围,第2组,沿公路往右包围,第3组负责掩护。
我立即将枪插进枪套,打开相机取景屏,磨砂玻璃上倒是见不到敌人,第3组负责掩护和第2组迂回包围,战士的动作在磨砂玻璃上显得特别清晰。我立即按下快门,并迅速卷片,准备拍第二幅时,第2组战士已闯出数米远。(下图)
367团2营4连战士迂回包围,追击敌人(1979.3.3上午11时)越南盖克
日期:2019-03-13 23:40:15
虽拍不到与敌人搏杀的镜头,但 “迂回包围”的画面自我感觉良好。
随着一阵激烈枪声之后,战斗宣告结束,尖兵班回来报告:击毙敌人2名,1名不知去向。
我们沿着公路继续前进。中午12时15分,尖兵班又报告:发现敌情。营长郑仁轩和教导员贾清芳操起望远镜,顺着尖兵班指的方向观察。(下图)
367团2营营长郑仁轩、教导员贾清芳手持望远镜观察(1979.3.3.12时15分)越南盖克
日期:2019-03-13 23:41:56
约有3名敌人,一挺机枪,占据对面山腰的一个石洞,与尖兵班以火力对峙。在尖兵班的火力控制下,敌人无法逃跑,只好据守洞口。营长下了决心:用炮火轰击,一门60迫击炮立即进入射击位置。
步兵掩护,60炮兵迅速测好米位,第一炮正打中洞口,敌人的轻机枪散了架,还可看到石块、衣服连同敌人的血肉飞了起来。
炮兵又装进第二枚炮弹,整个洞口塌了下来。硝烟慢慢散去,营长用望远镜看了一下,对我和李参谋说:全部报销。这次小战斗仅用了20分钟。
用60迫击炮轰击(1979.3.3.12时35分)越南盖克
日期:2019-03-13 23:43:25
部队不再沿公路行进了,顺着左边小路下山涧,踩着石块通过河沟,再沿山间小路直奔盖克。
2营出其不意地包围了这个20余户的村子,4连1排堵住村后一条小路,发现2名人民军从小路往山上逃跑。尽管战士们高喊“纳松空叶”,他们还是不停步,想往树丛里钻。最前面的战士怒火上升,举起步枪,一发子丨弹丨打中后面高个子的大腿,高个子“哎呦”一声,摔倒在地上,副班长举起冲锋枪,对准刚要钻进树丛的家伙,一个点射,只听见“铛啷”
一声,敌人手中冲锋枪的机匣盖被击中,穿了个窟窿。那家伙见冲锋枪已坏,往地上一扔,很快消失在树丛中。
被打坏的敌人冲锋枪
日期:2019-03-13 23:45:05
战士们押着高个子战俘回来,当即审问。他的话连我们的胖翻译也听不太懂,只好递过纸和笔,让他将口供写出来。他是677团的一名班长,当了四年兵。八姑岭阵地失守后,带领一个战斗小组逃了出来,路上遭到中国军队的伏击,只剩他们两人,想到村里找点吃的。食物还未找到,听到村口有急促的脚步声和嘈杂人声,便从村后的小路逃跑,结果还是当了俘虏。
被我367团4连1排战士俘虏的越军战俘,令其写出口供。右2为师侦察科参谋李旭佳(1979.3.3)越南盖克
日期:2019-03-13 23:46:27
各连在村子周围搜索了半个小时,并未发现疑点,回到村口集中,考虑到部队要行军,要打仗,带着战俘确实不方便,营长派了2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押着这名一拐一拐的俘虏抄近路回师指挥部。
部队稍作休息,从村后的小路上山,开始崎岖曲折的历程。
这是一座较高的山,翻过这座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大山,才能到达克非。绕道走,恐怕深夜也到达不了。
开始,还有一条小路。走着走着,小路慢慢消失,队伍按指北针判断方向,时而从大石缝中间挤过,时而从横倒在上面的大朽树下穿过,有时路陡得两手两脚同时并用才能爬上去,干部战士每人砍了一根竹竿当拐杖。爬了一程往下看,好像踩着下面战友的肩膀上来似的。
几乎无路可走(1979.3.7)越南克非
日期:2019-03-13 23:47:52
越北山区,山路崎岖,峻岭连绵,峰高路险。山上有时浓雾弥漫,周围几十米外什么也看不清。有时阴雨绵绵,路滑难行,寒气透骨。有时烈日如火,暑气蒸人。
开始一个钟头,个个满头大汗,袒胸露怀。快接近山顶时,许多人都有透不过气之感。营部通知休息时,大家坐下来后反而觉得凉风习习,有点儿冷,赶快把军装扣好。雾不象雾,雨不象雨,阵阵水气袭来,干部战士的军装沾满水珠。
这座近800米高的山,足足爬了两个小时。下山更比上山难,虽然速度快了些,但山陡,石头滑,有的战士连滚带爬,抓着树枝往下溜。有一段“路”,我不慎踩松了石头,也溜了下去,幸亏背部有背囊保护,腰骨才不至于扭断。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