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武器是什么?》
第11节作者:
龙司令 小赵想着,心竟升起一种异样的渴望。
等着看战友们出丑的小赵失望了,没有传说的倒八字,也没有令人谈之色变的540度失速倒转。直升机这么不紧不慢的飞行着,一直到达了目的地。
小赵后来自己学会了驾驶直升机,才知道那些华而不实的动作有多危险,更是极大的损害飞行器的使用寿命。在无尽的飞行途,小赵彻底的迷失了方向,那个承载着他无数梦想的小兵营,以后只能出现在他的记忆里了。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飞行,直升机终于着陆了。出现在小赵面前的,是一片连睡梦都没有出现过得美景。天是湛蓝的,云是洁白的,水是清澈见底的,连草地似乎都别的地方柔软。在如茵的草地,停放着四辆带篷布的军用卡车,每辆车都配备了两名驾驶员,一个满脸通红的年军人,笑呵呵的站在车队前迎接新丁,看到陆续走下飞机的新丁,微感失望的道:“只有二十二个,没有别人了吗?”一边说一边向机舱门口张望,当他确信不会再有新丁出现时,又不禁自言自语道:“22个也不少了,人总不能太贪心。”
没有领导讲话,没有营房,更没有像样的交接仪式,小赵稀里糊涂地了军用卡车,一路向西去了。
所有的旅途都从未经过,所有的景色也未曾见过,新丁们悄悄掀开绿色篷布,贪婪的向外张望。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原来这一路的视觉冲击,竟是书本领略不到的。
午的午饭一直到下午才吃,四辆卡车停靠在一个小山坳里。红脸蛋儿的教官从卡车里搬出四五箱食物,每人两瓶矿泉水,一盒四份儿自热单兵干粮。
还没等教官讲解完单兵干粮的使用方法,小赵已经拿出一包蛋炒饭,取出里边的加热包撕开,注满水,密封好,又重新塞进蛋炒饭里(小赵的两个姑姑没少给他弄些市面买不到的东西)。
教官说普通人只要吃一份儿够了,小赵没有理会,把一盒四份儿全加热了,十五分钟后,当他享用香喷喷的蛋炒饭时,别的战友还在愁眉苦脸的盯着食品包装袋着急呢。小赵一连把四份儿单兵干粮全部干掉,其他新丁在教官的指点下,吃完了一包再加热另一包。小赵在战友们面前露了一次脸……
这也说不有技术含量的技术,让战友们再看他的目光时多了几份儿敬重。再后来,红脸教官把单兵干粮发放到每个人手,并告诫大伙儿,汽车要连续行驶七昼夜,大家自己饿了吃,困了在车厢里睡,晚一定要把睡袋捆严实了。
有个新丁冒冒失失的问了一句:“我要想大小便也不停车吗?”教管看了丫一眼,没有正面回答他的疑问。而是冷冷的道:“做好你该做的,不该你考虑的不要瞎操心。”
汽车一路西行,渐行渐荒凉,车窗外再也不是满眼的绿色,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土黄色,戈壁荒漠。路况也越来越差,到后来也没有路了,卡车是在一堆堆碎石间穿行。单调的景色让人莫名的反感和无聊。无尽的旅途让年轻的小伙子们倍感寂寞。
每辆车六个人(教官和补给占了两个人的位置),不到一天的时间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时节刚立了秋,但车里的温度已经很低了,大家只好钻进鸭绒睡袋里,外面只露个脑袋。
那个提问大小便如何解决的新丁实在想多了,教官每隔几个小时,会吆喝大家起来方便一下,倒是这些小伙子们,懒洋洋的躺在睡袋里不愿出来,舍不得这暖洋洋的感觉,宁可把屎尿憋到下次停车时解决。
这样整天无所事事的在车里带着,大家伙儿的饭量也是一天不如一天。到现在小赵才相信,教官那句每个人一份儿单兵干粮足够的意思。
小赵斜靠在车厢挡板,无精打采地看着坐在他对面的付开疆,他小赵晚进部队一天,在小赵眼里他还是个地地道道的新丁。对新丁的称呼自然不会太客气:“小付啊,给班长看看,到什么地方了。”
小付对这个只自己早到一天的班长无的尊敬,他把头探出窗外,呼啸的风吹得他脑仁儿疼,极目四望,满眼全是被风吹的满地乱滚的石头。
突然他惊喜地叫道:“班长,快看,快看,雪山,真的是雪山啊。”
雪山,小赵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但他抑制不住对新的渴望,他掀开卡车的蒙布,静静的向外看着,遥远的天际,一座孤零零的山,山顶覆满积雪,在太阳的余辉,山顶一片金黄。小赵不懂艺术,被音乐老师讥讽为一身俗骨,天生跟风雅有刻骨铭心的仇恨。但现在,小赵被眼前的美景打动了,鼻子一酸,竟然流下泪来。
望山跑死马。那座仿佛在眼前的雪山,整整耗去了大家一天一夜的时间。路,还是没有路的样子,颠簸的厉害,汽车像是害了哮喘病,噪音大的出,速度反而慢的要命。
头有点晕,精神也不振奋,如果头几天汽车跑出这速度,小赵可能真要跳下车,独自跑一段才够解气。可现在的他一点儿下车的热情也没有了。
太阳落山时能照到雪山,这说明汽车在向东行驶,小赵用他那并不太丰富的常识,来判断自己的位置。海拔每升高一百米,温度会降低0.6度。在头车的前几天正午的温度还有30多度,可现在的温度,多说也四五度。说明现在所处的位置海拔应该在4000米以,雪线的位置南低北高,东西两侧是4500米。
小赵被自己的想法下了一跳,难道自己所走的,是新疆进西藏的路?怪不得自己的头有点晕呢。这大概是高原反应吧。直到看到雪山迎风飘摆,五颜六色的经幡时,小赵这才确信,自己真的来到了西藏。
汽车终于在雪山脚下停了下来,大家下了车,风大的吹得人都站不稳。太阳照在雪山,刺的两眼生疼。十来座绿色军用帐篷,扎在一块背风的巨石后面,在这片黑白世界里格外扎眼。
红脸的教官已经把嗓子喊破了,可大家耳旁听到的只有呼呼地风声,其他的什么也听不清楚。在路颠簸了七八天,每个人的骨头都像散了架一般。教官看着东倒西歪的新丁们,放弃了让他们列队的要求,无奈的挥了挥手,带着大家钻进了帐篷。
小赵路过第一座帐篷时,看到旁边立了一快石碑,鲜艳的八一红星标致下面雕刻着:刚齐斯:海拔5112米。
他来不及想石碑的内容是什么意思,被人推进了帐篷。
几天的自热单兵干粮,吃的大家都反胃,实指望下了车能改善一下生活,谁知发到大家手的口粮,依旧是大家已经吃腻了的自热干粮。
帐篷里很干净,也挺宽敞,每个帐篷里面能住4个人,不知什么时候,这支小队伍里又来了四个军医。一下车忙着给大家测体温,量血压。
教官告诉大家,要在这里住几天,适应一下高原环境,等装备来了,还有新任务等着大家。军医们则不停地嘱咐大家,一旦身体感觉不适,一定要及时报告。
晚休息的时候,除了军用鸭绒被,每个人还有一条充气的毛毯,教官细心地给大家演示,怎样用一小瓶专用的压缩空气充满整个气垫,有它铺在地,才不至于被满地的碎石子儿硌得睡不着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