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第31节作者:
未央0810 日期:2019-09-30 16:37:05
(129)
世事如棋局。
当苏轼绝了再回大陆之念,抱老死海南之心时,朝局再次发生逆转。哲宗驾崩,徽宗继位。苏轼被赦。
苏轼居然活着跨过了海峡。而章惇则是摇摇欲坠了。
苏轼路过金陵时,章惇的儿子在此为官。对于老父亲和苏轼之间几十年的恩恩怨怨,做儿子的当然心知肚明。他无颜去见苏轼,便写了一封长信,托人送给苏轼。
信写的哀婉动人,核心的意思就一条,希望重回政坛的苏轼,能够放他父亲一马。儿子救父心切,固然可以理解。但他以己度人,还是小看了苏轼。
苏轼修书一封,深情回忆了与章惇四十年的交往,言辞恳切、宽厚有爱。章惇曾经拳拳到肉、刀刀致命的往事,被风轻云淡的一笔带过。
章惇、苏轼,相知一生、相交一生、相争一生。一生功过,后人自有评论。至少在对待朋友上,高下立分。
苏轼,跨过了海峡、渡过了长江,还是回不了东京。
他驾鹤西游,随风而去。
千古东坡。
日期:2019-10-01 14:53:29
(130)
苏轼,章惇的朋友。
王安石,章惇的伯乐。
章惇很牛,22岁就中进士。不过,王安石更牛,21岁中进士。而且,他原本是状元人选。只不过,因为皇帝咬文嚼字,丢了状元的头衔。
章惇虽然狂妄,但对王安石,则心悦诚服。
毕竟,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王安石这样的千古名臣,更是伯乐中的伯乐。
如果没有王安石,以章惇的才学和政声,日后进京,甚至担任宰执,也是大概率事件。至于,他能否走出自己的为政之道,成为“不是王安石的王安石”,我们无法去假设。不过,以他的性格,他注定不会默默无闻的。
毫无疑问,王安石和变法新政,给了章惇更大的舞台,让他走入了大历史。后人谈论王安石变法,章惇注定无法绕过。虽然,毁誉参半。可能,毁多过誉。
王安石先派他任职地方。
章惇去了湖南。北宋时期,湖南的部分地区还是蛮夷之地。这些地区,名义上奉宋为正朔,但实际上处于自治的状态。当地蛮族杂居,刀耕火种、打渔行猎,相互攻伐、战乱不止。
民族问题,历朝历代都是棘手问题,也最能考验为政者的智慧。章惇到任后,刚柔并济、恩威并施,刚的更刚、柔的更柔,最终让这些蛮族献图纳土,完全归顺了大宋。此为大功一件。
东京的王安石,都看在了眼里。
变法急需用人。
很快,章惇再进京。自此,追随王安石左右,开始了变法大业。他跟的是彪炳千秋的人,干的是千秋议论的事。
时势造英雄。
章惇的人生,从此波澜壮阔。
日期:2019-10-02 23:46:41
(131)
然而,变法何其难。
纵有满腔热血,纵有皇帝支持,变法也是步履维艰。
艰难的历程,从来都是检验人心的尺子。
王安石如日中天时,投其门下者,何其多也?至于是为了变法,还是为了前程,是为了新政,还是为了官帽,又有谁说得清呢?如果厚道地去想,更多的人应该是兼而有之。毕竟,又推了新法,也做了高官,何乐而不为呢?
这点就不能苛刻。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章惇那样,是拿政治理想当饭吃的。因为理想,所以忠诚。
章惇,对王安石就是忠诚的。
不错,章惇是很自负、也很清高。就连苏轼他都未必服气,但对王安石,他始终恭恭敬敬。哪怕王安石的臭脾气,让几乎所有人都难以忍受。忍受,也是一种忠诚。
他坚定地支持王安石,任其驱使、冲锋陷阵。变法中,王安石饱受用人不淑的指责,但章惇的忠诚和能干,还是为他挽回了一些颜面。在变法后期,章惇已是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变法派的大将,左冲右突,不可阻挡。
后来,王安石被两度罢相,身边人临阵倒戈者不知几何,章惇是少数坚定的追随者。不离不弃,更是忠诚。
忠,是忠于人,更是忠于事业。
忠于人,会变、会盲目、会浅薄。忠于事业,会实、会理性、会深刻。对事业的忠诚,才是更大的忠诚。
王安石黯然下台,变法受到重挫,一时间人心思动,神宗皇帝也一度态度暧昧。章惇,依然选择了对事业的坚守。
王安石离世,章惇失去了人生的伯乐。他接过旗帜,成为了变法派新的领袖人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