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晚秋-两宋繁华往事(第一部 最爱东京)》
第52节

作者: 未央08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11-24 23:06:05
  (191)
  如果有错,那就是时代之错。
  毕竟,历史经常会惩罚两种人,走到时代前面的人和丢在时代后面的人。宋人,太超前了。
  千年前,北宋帝国,靠着制度上、国家治理上的优越性,文化灿烂、繁荣锦绣,鹤立鸡群于东亚乃至世界舞台之上。
  再来看看北宋的邻居们,无论大辽、西夏、吐蕃、大理,还是后来的金,他们在政治制度、国家治理上,都远远落后于宋,而且差的不是一个维度。

  人与人之间,但凡维度上有差异,就注定不可能有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国与国也是如此。你和他谈诗歌,他对你亮马刀;你和他谈建筑,他对你亮马刀;你和谈礼法,他对你亮马刀。
  这些邻居们,羡慕北宋的文化,但更垂涎北宋的富有。在他们眼中,北宋就是只大肥羊,而且羊圈扎的还不牢。北宋越富有、武力越孱弱,他们就越垂涎欲滴、跃跃欲试。
  历史就是这样。谦谦君子,斗不过无赖泼皮;诗词歌赋,敌不过弯刀利刃。落后文明屠灭先进文明的例子,比比皆是。这样的事情不仅经常发生,还会被涂抹的光鲜靓丽。没办法,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不过,史实就在那里,不会改变、也不曾改变。
  作为后来人,我们不能因为先进文明被屠灭,就否定其文明的先进性。那样不仅颠倒黑白,也有失厚道和公允。
  当然,再好的制度设计,也需要不断的纠正完善。制度终究还是要服务现实的。崇文抑武的国策,让北宋走出五代的魔咒,开启了国家安定繁荣的大幕。但历经百年后,这项制度已经千疮百孔了,在对辽、西夏战争中,不断地丧师辱国,就是例证。
  北宋朝堂之上,也有明白人。无论是仁宗的改革,还是神宗的新法,都是试图对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无奈都功败垂成,错过了让制度再优化、再发展的机会。
  很多时候,制度本身没有对与错。关键是能否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去完善革新。当然,再好的制度,也要人去执行。说到人,这里面更多的就是历史的偶然性。不同的人去做,或许就会有不同的历史。这也是历史无奈之处。
  日期:2019-11-25 20:51:50
  (192)

  据说,曹彬临终前,宋真宗问他谁堪大任,曹彬推荐了儿子曹璨、曹玮。举贤不避亲,真是光明磊落之人。而他举荐的两个儿子也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单说曹玮。
  曹彬第四子,沉勇有谋,喜读书,加上自幼随父亲征战四方,可谓将门虎子。他前后戍守西北近四十年,是北宋前期最出色的西北主将。他所制定的修筑寨城、疏浚堑壕、招募弓箭手、屯田备边等御敌之施,一直为后代沿用。可以说,北宋对西北的军事战略和战术手段,基本都是沿用曹玮的战略思路。
  早在太宗年间,李继迁袭边,太宗问朝臣谁可领兵退敌,曹彬便推荐了曹玮。太宗大喜,让曹玮领兵出征,正是19岁的少年将军。自从,曹玮常年征战西北、为国戍边,西夏李继迁、李德明父子两代人杰,都没在他这里占到太多便宜。
  曹玮,不仅军事了得,也颇有智谋。据说,他在主政西北时,有一次部下来报,说有几十名士兵叛逃西夏。曹玮正在与客人下棋,便没有理会。见那军士还在陈说,他假意怒斥道,士兵们是奉我命令去的,你喋喋不休,是想将事情公开吗?消息传到西夏,夏人果然上当,以为降兵是曹玮派来诈降的,将他们全都处斩。
  好一招借刀杀人。
  曹彬死后,谥号“武惠”。曹玮去世,谥号“武穆”。他是北宋的武穆,南宋还有个岳武穆,岳飞。
  近二百年后,南宋理宗年间,朝廷确定二十四名功臣,画像挂在昭勋阁,史称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这24人中,北宋16人,南宋8人。文臣19人,武将仅有5人。而这5人中,就有曹彬、曹玮父子。
  这是何等的勋荣。尤其是身为武将,身在两宋。
  曹家,声名显赫、威名远扬。如此家族,该有着怎样的荣耀;如此家族,又该有着怎样的家风。

  曹皇后,就来自这样的赫赫家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