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早已没了主意,见众大臣这么说,也只得暂时留下了:“既然如此,那就让宰相赶快去江上指挥,号令江北的军队结阵御敌,让官吏百姓先渡江。”
众臣退了下去,各自安排事情去了,留下赵构在宅堂里坐立不安。过了一会,浙江提刑赵哲来报:王渊要杀江北都巡检皇甫佐。
赵构忙让人去问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杀人。等去问的人赶到江边,皇甫佐已经被斩了。赵构心中忐忑,忙召王渊来问个究竟。
王渊禀报:“皇甫佐主管海舟大船,办事不力,使大量军民留滞不能渡江。”
赵构听了,让王渊分别树立旗帜,命令将官管押渡人。
其实,皇甫佐是个冤死的替罪羊。
王渊见刘光世揭发自己,怕事后受到追究,所以来了个“丢车保帅”,把责任栽到皇甫佐身上,然后杀了他了事。
王渊这种做法也算是一种“官场智慧”,毕竟死人是不会为自己辩解的。不过,赵构心里是什么想法,王渊可就不敢打包票了。“聪明”的王渊知道赵构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的安全,只要能让赵构安全,自己肯定就没事,于是,他准备向赵构提一个建议。
他对赵构说:“陛下留在镇江,只能守住这一个地方,长江的渡口何其之多,如果金军从通州(今江苏南通)渡江,先占领姑苏(今江苏苏州),那陛下又该怎么办?陛下不如早点去杭州,杭州有重江之阻。”
赵构身边的内侍太监们都说王渊言之有理,赵构又让人召来黄潜善、汪伯彦等宰执,把王渊的建议告诉了他们。
黄潜善道:“既然王渊这么说,臣还能有什么理由让陛下留下。”大家见宰相都这样说,都很默契地不说话了。至于赵构原来答应了吕颐浩、叶梦得要留下来声援江北,稳定军心民心的事情,大家本能地忘记了。
朱胜非回来后,赵构告诉他众人建议直接去杭州,并让朱胜非留下处理各种事情,处理完毕后,直接去杭州。
赵构向朱胜非交待完毕,赵构立即出门上了马,又踏上了逃跑的路途。
当天晚上,赵构一行人夜宿于镇江附近的吕城镇。临走之前,王渊拨给部下杨沂中三百士兵,并交待杨沂中:“如果金兵要渡江,就焚烧甘露寺作为信号。”
很快,王渊就带兵到了吕城镇。王渊让士兵瞭望北固山方向,不得有丝毫懈怠。
深夜,杨沂中派出的探报听到江北瓜洲渡口人声喧闹,也不敢去近前查明实情,就冲回来报告杨沂中说金兵要渡江。杨沂中办事也真是果断干练,立即一把火烧了甘露寺。他这一烧不要紧,那边的赵构吓了个魂飞魄散。
赵构本想立即逃跑,但那天晚上又没有月光,黑灯瞎火的,跑也跑不远,只好如坐针毡地等着天亮。第二天天刚亮,赵构又开始策马疾驰,由于跑得太快,仪仗队跟不上,最后只剩下一个仪仗兵手执黄扇在他身边。
二月初五,赵构逃到了常州。
皇帝又跑了,镇江府的官吏也一下作鸟兽散,百姓奔逃于山谷间,城里几乎空了。这下可苦了留守镇江的朱胜非,他快成光杆司令了。朱胜非想方设法,终于在竹林寺中找到了通判府事梁求祖,他抓差一样命梁求祖赶快出来担当郡守大任。
二月初六,赵构逃到了无锡。
二月初七,赵构逃到了平江府(今江苏苏州),到了这里,估计金兵是追不上了,他才脱下甲胄,换上了黄袍,连他的卫士们脸上也总算有了点生机。
二月初九,赵构觉得平江府也不安全,又准备逃跑。当天下午,中书侍郎朱胜非从镇江过来,听说赵构又准备跑,赶紧去见赵构。
君臣二人相对无言,过了一会儿,赵构叹息道:“黄潜善谋划失策,致使仓皇渡江,朕所经过的地方看见居民全都遭到抢劫,屋舍被焚。大概是军士们断了粮草,所以到处杀掠百姓。”
朱胜非马上奏道:“诚如陛下所言,现在如果陛下离开平江,则平江也会马上骚乱。”朱胜非想劝赵构停一停,不能再这样跑了,越跑局面越不可收拾!
但是,此时的赵构魂都已经吓丢了,想让他留下来是不可能的,他下了一道御札,任命朱胜非为平江府、秀州控扼使。
朱胜非心里暗暗叫苦,自己是文臣,又不是武将,哪会是金人的对手。他想了想,向赵构提出了一个请求:“臣虽然是执政官,但与诸军素无往来,请陛下留一个侍从官和臣一起治事。”
赵构非常纳闷:“侍从官也和军队没有往来啊?”
其实,朱胜非提出的是个没有办法的办法,此时朝廷正拟安排大将杨惟忠守江陵,刘光世守镇江,而韩世忠还没有消息,张俊未还,范琼在寿春,王渊、苗傅要护驾,哪里还派得出武将来协助朱胜非?
朱胜非奏道:“像吕颐浩、张浚这样的就行,他们都兼职御营司参赞军事。”
于是赵构问近臣:“谁能留下?谁能协助朱胜非?”
张浚站了出来:“臣愿留。”
国家无人可用,张浚从此成为了统兵的文臣。
张浚接受任命后,立即出城,决水灌田,以限制敌骑,布列烽燧,招募土豪,布置防御,不久,来到平江府的士兵就有三千多人,防卫粗安。
安排好一切之后,赵构再次踏上了逃跑征途。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十三日,赵构到达杭州,以州治为行宫,将显宁寺改成了尚书省。赵构因为百官的家属未到,独自在堂外入睡。
按照宋朝的旧制,皇帝的御膳每日要有一百个品种。赵桓即位后,规定减少七十个,而赵构从渡江到现在,经常是一顿只有一个羊肉炊饼了。
二月十六日,赵构下诏大赦天下,除了死囚犯以外,其余予以释放;此前被贬谪、流放的士大夫一律准许回家。
除此以外,赵构还多次下诏书认错,希望百姓能原谅自己。
赵构这个皇帝不好当,汪伯彦、黄潜善这两位宰相就更难当了。扬州事变,赵构坐视金人入侵一味逃跑,固然有他的问题,但若论罪魁祸首则首推汪伯彦、黄潜善这两位宰相。他们当然有自知之明,到达杭州之后,汪伯彦、黄潜善先后上了奏札,请求赵构治他们的误国之罪。
赵构对这两位随龙功臣还是很有感情的,所以没有同意,这让汪伯彦、黄潜善喜出望外,觉得自己还有一线生机。不过,他们的希望很快就破灭了。
二月十八日,御史中丞张澄上了一份极为严厉的奏章,弹劾汪伯彦、黄潜善二十大罪。
赵构忽然明白了,要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就必须有人站出来承担责任。赵构其实心里很清楚,扬州事变的最大责任人就是自己,除此以外就是两位宰相。自己已经向百姓认错,现在能站出来的只有汪伯彦、黄潜善这两位宰相了。
二月二十日,也就是金军从扬州退兵的时候,赵构下诏罢免了汪伯彦、黄潜善。但惩处并不算太重,黄潜善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汪伯彦知洪州(今江西南昌)。
二月二十六日,赵构为陈东、欧阳澈平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