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史话》
第29节

作者: ty_田舍郎495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孰不知,因为一己之私,破坏了一个好的制度。
  岂不都是如此?
  日期:2022-03-09 22:43:04
  私人之善,不能取代公权之责,否则就是助长公恶。
  因一己之私,破坏了一个好的制度,图名、图利均是因私。
  这种人,有时候破坏力隐形,不显,但却十分令人头痛。
  仔细想想,其实,无论在校园、在职场,岂不是都有很多这样像子贡一样的自以为是的好心办坏事者???
  日期:2022-03-13 20:17:33
  品茶论道3中,田舍郎今天想谈一谈孔门的弟子们。
  唐代韩愈有篇千古名篇《师说》,堪称是为人师表的最准确阐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孔子则是在教授学生过程中,身体力行的践行者这些准则。
  孔子很清楚自己学生们的优缺点,并对他们因材施教。《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子夏问孔子,颜回、子贡、子路和子张的为人。孔子回答说,颜回比他诚信,子贡比他机敏,子路比他勇敢,子张比他稳重。

  子夏就又问,既然如此,夫子怎么就成为他们的老师呢?
  孔子回答说,
  颜回诚信却不懂变通,
  子贡机敏却不肯屈己,
  子路勇敢却不知退避,
  子张庄重却不肯合群。

  这就是孔子,从来不否认自己很多地方不如自己的弟子,也能充分认识到他学生身上好的品质,也会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但同时会看到学生们的缺点与不足,因材施教。
  弟子尚且如此优秀,老师的水平当然可见一斑。
  日期:2022-03-14 19:25:41
  接上文:子在川上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他死后,他的弟子继续传授他的学说,形成了一个儒家学派,孔子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学术思想在后世影响很大,他被公认为我国古代第一位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首创儒学,而今一分为八。有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公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
  孔子逝世后,儒家分成了八派,尊奉子张的一派、尊奉颜回的一派、尊奉子思的派、尊奉孟子的一派、尊奉漆雕开的派、尊奉仲良子的一派、尊奉荀子的一派、尊奉乐正子春的一派,这八家的学问虽然是有差异的,但都发端于孔子的学问,共同尊奉孔子这八派是韩非子的分法,历来学者对这个分法说法不一,我们再看看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的记述:
  自从孔子去世后,他的七十多名弟子散开交游诸侯,成就大的当了大官或者成为帝王师,成就小的结交士大夫,当家庭教师兼任顾问,也有的隐居了,不再过问江湖事。
  子张去陈国,澹台子羽去楚国,子夏在西河讲学,子贡终老于齐国,像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这些在历史上有头有脸的人,都在子夏那里接受教育,子夏也就成了当时的名师,子夏的这些有名的学生中,魏文侯是特别好学的。
  从战国到秦始皇时代,天下人都忙于战争,强调富国强兵,儒家那套在当时不怎么受待见。但是在齐鲁大地上,就是孔孟之乡的山东,学习儒学的人还是很多的在齐戚王、齐宣王时期,孟子、荀子等人,都继承了孔子的事业并加以润色发展,凭借学识而闻名于世。
  孔子之后,儒家的发展呈现出分流之势。当然,现在我们知道,主要有两个发展路线:一条是沿着曾子、子思、孟子的发展路线;一条是沿着子夏、荀子、韩非子发展下来的路线。
  第二条路线后来入了法家,荀子的两各学生韩非子和李斯都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
  我们一般认为第一条路线是最正宗的路线,但是第一条路线也出现了曲折,到了宋明时期,程朱弘扬的理学路线,用“存天理,灭人欲”毁掉了儒家的人本和仁爱、忠恕、中庸的精神实质。

  历代帝王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确实需要儒家的礼治,但是好多都不太喜欢孔子仁爱、忠恕、中庸的套东西,因为这套东西简直和博爱、宽恕、兼容等现代理念不多,而且首先是针对统治者。
  即便是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但其最初的意思也是讲你当国家一把手就要尽到一把手的责任,统治者和老百姓不管干什么的,都要尽到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统治者们当然喜欢把自己摆在这套要求之外,更感兴趣的是用这套东西要求手下官员特别是老百姓,用孔子主张的以礼乐来教化民风,用正名来规范社会秩序。
  他们片面强化孔子学说中的等级观念,并且弱化其至有意忽视孔子思想中对统治者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最过分的是朱元璋,他只用朱熹的一套说法来解读孔子和四书五经,而且对于朱熹的一些说法还做了删改,本来孔子的学说被朱嘉阉割一次,就已经惨不忍睹,随后朱元璋又对朱熹的阉割再下于进行了一次阉割,于是儒家的精神就被阉割没了。
  为了加强统治连续制造“文字狱”的清朝统治者们,原原本本地继承了这一套做法,此后,中国已经没有真正的儒家,最多还有儒者而已。

  后世儒者“手无缚鸡之力”“百无一用是书生”,多归结于儒家的懦弱,但那并不是最初的儒家。
  尽管如此,孔子的这些和平主张,现在却觉得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闪现着智慧的光芒。
  而经过孔子开创的私学之后,逐渐开启民治,儒家学说和儒家学派就成为后世所必须面对的对象,无法回避的问题,谁都绕不过去。墨家、道家、法家群起而攻之,儒家自己,则一面维护继承,一面修正发展。由此诸子百家相继登场,曙光开始闪耀,文明的种子已经播下,尽管其中会有着风吹日晒、暴雨摧残,但谁说这些不是种子成长所必须的呢?
  文明的种子已经播下,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待,满怀着希望的等待。
  终有收获的一天。
  不是么?
  日期:2022-03-20 21:47:25
  品茶论道5:孔子的形象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司马迁自述的写作史记的目的,这不仅成为后世无数学者的学术理想,也给后人留下了两大永恒性的研究课题: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今之变的讨论?
  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无穷无尽的,古今之变也是长江大河,永远流淌。
  昨日之今,今日之古,今日之今,明日之古,环环相套,乃至无穷。
  同一个人物,同一个思想,在不同的时代,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思想风貌,不同的语言符号,不同的抑扬褒贬,总是辉映着古今之变。

  就孔子而言,也是如此。
  《论语》中的孔子,克己重仁,言辞简洁,谦虚礼让,温良恭俭,春风扑面而来,自诩诲人不倦。
  《易传》中的孔子,仰观俯察,哲理深邃,语言概括,学究天人,礼乐射御书数,充满哲人智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