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抗战前夕谍战风波:潜伏·1936》
第25节

作者: 马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沈兰声音立刻变得兴奋异常:“伯英,是你,你在哪里呢?”
  武伯英看了一眼卫兵:“我在南京。”
  “齐巡官告诉我了,说你去南京上学了。报纸上也登了,你当了行动组组长。这次你能逃过这一劫,多亏了齐巡官。学校那边一切都好吗?你在那边还习惯吗?吃得惯吗?南京是个火炉子,热不热?”
  武伯英对沈兰的连珠发问,淡淡回了两个字:“罢了。”
  沈兰听出武伯英情绪不高,情绪有些回落:“听说你出来了,我们都要高兴死了,还有小董他们,都要高兴死了。我的同学,还有你的同学,要给你摆酒压惊,你却走了。他们还说,等你回来,要好好庆贺一下。”

  “我在校长办公室。”
  沈兰是个极聪明之人,立刻知道他说话不方便,就拣他最想知道的说:“家里挺好的。咱婆身体还刚。她不知道你遭难的事。你放心吧。一切有我。齐巡官给家里了一大笔安家费。胡处长给家里雇了个厨子。还派了个年轻人看门。还给找了个老妈子。”
  “嗯,嗯。”武伯英一边听一边应声,不插一句。
  卫兵竖起耳朵,竭力想听电话那头说些什么。武伯英把听筒贴得很紧,他一句也听不清。
  “这三个人都有些怪。那个厨子像是部队上的伙夫。那个看门的八成是个警察。包括那个老妈子也不地道。我知道他们的心思。怕你身在曹营心在汉。拿我们当抵押。你放心。这些我都能处理得好。”

  “嗯,你自己多操心,我要回去参加晚点名,有机会再打电话。”武伯英非常欣慰,不等沈兰说告别,就扣上了听筒,意味深长地看了卫兵一眼。
  南京突然就热了起来,北方的学员整天叫苦不迭,因为湿热出不来汗水,在皮下憋得人难受异常。反倒都喜欢诸如单兵战术、双人对搏等室外课,出一身透汗,冲个凉水澡,才能去掉暑气。大家都说南京不是火炉,是蒸笼倒更贴切,连山沟里都闷热如此,不知南京城会热成何等光景。因为封闭保密,大部分学员对南京有一种特别的向往,此行直接被接进山沟,没有进过南京城。武伯英倒是很适应这种天气,经常亦庄亦谐地劝慰——心静自然凉。

  武伯英和苏敬也突然热了起来。这整个礼拜,课余的饭后,业余的傍晚,总能在花园湖边,见到二人交谈的身影。或促膝或散步,或严肃或嘻笑,似乎有不尽的话题需要探讨。实际他们说的话题只有一个,就是武仲明。通过苏敬,武伯英重新认识了改名秦武的弟弟,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越来越清晰,那些英勇机智,更让武伯英佩服不已。不管是正是邪,弟弟的作为与英雄无二,让他怀着些许骄傲。

  顾顺章事发之前,苏敬只知党的锄奸队都是厉害角色,并不知秦武这个人。正是因为投靠了党调处,在后来的调查中,逐渐知道了秦武更多的事迹,于是由衷地钦佩。似乎能与秦武一同跪在龙华河边,也是一种莫大的荣光,恨只恨毙杀自己的枪声没有响起。
  基地禁止学员之间交流,却提倡师生之间来往,所以这对老学生与小老师的交往,并没有引起过多的猜疑和关注。葛寿芝在与学员的谈话中间,物色其中机灵狡诈的作为耳目,刺探着学员间哪怕微小的过失与纰漏,第二天就到了他的耳中,弄得人人自危,唯禁令是从。
  “秦武去日本特高课受训,表面看是国民政府公派,实际是共产党首肯。他一边学习一边刺探情报,胆子也够大的,竟敢虎口拔牙。日本从明治维新时起,就有称霸远东的野心,深知一份好情报顶得上十万人马,处心积虑发展谍报事业。当时特高课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间谍机构,网线遍布全球,情报价值很高,从特高课的锅里盛蒸好的米饭,就成了秦武的首要目标。他的一个老师,同时在特高课兼职破解密码,对共产党有些同情,秦武就以此为突破口,获得了老师的充分信任。那三年,于是有源源不断的情报传回国内,当然,他给国民政府的情报,价值当然比不上给共产党的。”


《潜伏·1936》 第七章(8)

  武伯英听了微微一笑,似乎在想象当时的情景。
  “特高课当然不是吃素的,寻根溯源,在老师的身上找到了漏点,继而锁定了秦武。但是老师非常仗义,不肯把秦武牵扯进来,死不承认此事与他有关。于是秦武被日本政府驱逐出境,回到国内,成了党调处的大功臣,进入上海党部工作,于是共产党的这根钉子,就钉得更深了。那个老师,后来被判了终身监禁,现在也许还在北海道服刑,或者当时已经被秘密处决了。”苏敬看着武伯英神往的表情,突然话题一转,含笑问,“秦武在日本时候,有个初恋的情人,你知不知道?”

  “不知道,那时节,他和家里断绝了一切来往。”
  苏敬有些装正经:“这些风月之事,不说了,不过是些侠骨柔情。”
  “那个姑娘,是日本人?”
  苏敬被压抑得有些变态,立刻又来了兴致,笑得有几分淫糜:“不,中国人,出生在日本。她是满洲人,父亲清末做过礼部侍郎,后来帝制被打倒了,就举家迁往日本避难。她在母亲肚子里坐船渡海,跟家人到了日本。然后在那边长大,还有个日本名字,叫清子。她父亲怀念清朝,取大清子民之意。自小接受日本教育,很多人都以为她是日本人。认识秦武的时候,也就十五六岁年纪,豆蔻年华,情窦初开。”

  武伯英问:“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那个清子,现在就在南京,已经和我成了朋友。日本占领东三省后,溥仪成立满州国,他父亲星夜回国,赶赴满州国上任供职。她在日本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坚决反对帝制,没多久和父亲决裂,只身来到南京,加入了抗日反满同盟。抛弃了父亲的满姓,自取姓名,身在吴地,就姓了吴,名字叫卫华,很有些男子味道。名副其实,积极宣传民主救国理念,也是个女中须眉。”

  武伯英点头沉吟:“吴卫华,卫吾华夏。”
  “就是这个意思。毕竟少女情怀,难忘初次倾心的男人,她南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寻找武仲明。只可惜她来的时候,武仲明已经黄泉路上先走一步,死了整整一年有余。当时打听武仲明下落,也辗转找到了我,痴心之意,凄切之情,任铁石心肠的人,也会动容。随后她就滞留南京,致力抗日鼓动,深受中央党部青睐。前天我回南京,说了你来的事。我说你们双生兄弟,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几乎没有区别。她听了非常激动,要宴请你,我都替你答应下来了。”

  武伯英无奈笑笑:“想不到苏老师,这么善解风情。”
  苏敬似乎在提醒对方:“别这么叫,我比你还小,咱们俩是兄弟。”
  “要是平常,见见也无妨。毕竟她和老二相识一场,若没这场变故,说不定到今天,已经是我们武家的人了。但是如今管理这么严格,怎么可以随便去市区。”
  苏敬神秘一笑:“一切包在我身上,就怕你不愿意。这里的大锅饭,把我吃得都快吐了,刚好一起去打打牙祭。秦淮河边月光飘摇,歌女清唱,美味佳肴,那可是人间绝美的享受。”
  武伯英略一思虑,掏出皮夹子,抽出一沓大额钞票递给他:“不能让人家一个女子请客,你来安排操办。”

  苏敬把钞票搓了一下,见钱眼开的样子:“用不了,十桌都用不了。”
  武伯英淡淡道:“用不了你就留着。”

《潜伏·1936》 第八章(1)

  苏敬掏出一个小牛皮纸信封,上面印着蓝色的国民党党徽,特别通行证五个字也是深蓝色。武伯英接过来,抽出信封里的牛皮纸折子,打开看了看。印红格子里竖排手写两行小楷——特许零号学员外出公干,放行为迄。批准人一栏缀着葛寿芝的签名,加盖培训基地的大印,有效日期栏里盖着的蓝色日期就是今天。
  武伯英把特别通行证还给苏敬:“苏老师果然有面子。”
  “哪里是我的面子吆,是你的面子。校长不但特许,还派了吉普车,拉我们去南京城,送去送来。”
  武伯英知道葛寿芝是变相监视,讪笑一下:“这个待遇,让我有些不安。”
  特别通行证果然畅通无阻,沿途的明卡暗哨一律放行,连二人的证件都不验看。吉普车驶离山谷,苏敬立刻变得兴高采烈,如同一个弹簧。培训基地是个笼子,武伯英不过是短期身陷其中,而苏敬判了无期徒刑,偶有的自由等同于放风。
  二人到达酒肆,老板招呼伙计安排司机在厅堂里就座,亲自带着他们上了二楼。噔噔噔踩着木楼梯,来到一个包厢门口,推开雕花木门,吴卫华已经在里面恭候,一身素雅的浅色旗袍,如同从包厢墙上所挂的画里走出来的人物。
  苏敬给二人做了介绍,宾主落座。吴卫华背对秦淮河而坐,武伯英坐在右手,苏敬想与吴卫华共坐一条长凳,吴卫华却把随身的小包从桌面上拉下来,飞快地占据了身旁的空位。苏敬带着几分尴尬,在左手边坐了下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