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抗战前夕谍战风波:潜伏·1936》
第34节

作者: 马营
收藏本书TXT下载
  黄秀玉听言转过身去,急急走了,似乎要逃离他。武伯英等她走了几步,拉开一点距离才迈步,跟随走到楼梯口。虽然看不见黄秀玉的表情,武伯英却能从肢体语言推测她的心情。上楼梯的时候,她抬手捂住了嘴,小跑着去了二楼,她不想在武伯英面前哭出声来。

《潜伏·1936》 第十章(3)

  武伯英心情很糟,站在楼门口,看着当空的烈日,不肯挪开眼睛。想起黄秀玉在莲湖监狱里说的那席话,虽不妥当,却也发自肺腑,自己对不起的人,又多了一个她。进调查处当起行动组长,将来对不起的人还会更多,肩上这个包袱,会越来越重。他低下头来结束了自虐式的观日行为,眼睛看什么东西都不太清楚,飘着一片诡异的墨绿。他抽着面颊,转头对门口的哨兵吩咐:“叫个车来,送我回家看看。”

  知道武伯英今天回来,胡汉良给武家派的那个厨子预备了一桌丰盛的接风宴,主妇沈兰打下手,派来看门的年轻人洒扫庭院,老妈子擦拭屋内的摆设器皿,武家整个上下都忙活了起来。这种忙活是快乐的,是那种久被压抑后释放式的快乐,以至于沈兰前前后后走动,带上了久违的笑容。武老太太仍然懵懂,坐在堂屋的躺椅上,机灵眼转地看着他们忙活,时不时发表一下看法。

  “英儿就没走么,从哪儿回来?”
  “回来的是明儿,你们弄错咧,双生,像得很!”
  “明儿从上海回来,带媳妇娃了没有?”
  没有人搭理她,只有小丫头一边扇扇递水,敷衍她两句。自从胡汉良给武家新雇了这三个杂役,丫头的地位也提高了,专职伺候老太太,其他活路不再染指。她来得早,又是负责伺候老太太这样高级的活计,自然在佣人们中间要高人一等。只是到了怀春的年龄,对新来的看门小伙很上心,时不时看看院中忙活的年轻人,随着他的身影转动眼珠,心不在焉,有一搭没一搭应付着老太太的唠叨。

  武伯英的汽车刚停在门口,看门小伙听见响动,连忙跑向门口,迎住男主人。谁料武伯英手里一样行李都没有,他只好尴尬地打招呼:“大先生,你回来了。”
  武伯英不认识此人,冷着脸哼了一声,径直朝院内走去。
  武老太太又按惯例喊了一声,难得有如此气力,声音如同紫禁城内传宣使一般悠长:“明儿回来了!”
  武伯英无奈笑笑,继续朝里走。沈兰听见响动,连忙从厨房出来,站在堂屋门口,看着自己的男人百感交集。前后这一个多月,各种煎熬太多,使她苍老了不少,尽管今天有喜气冲门,却也悲从中来,要不是佣人们在场,都想哭出声来。
  武伯英眼睛看着沈兰,身子却向老太太走去,此时无声胜有声,夫妻俩的千般话语,都融化在两对眸子中。
  武老太太伸手要拉孙子,武伯英连忙单膝跪地,把手交给她。武老太太枯槁的手拉住孙子的手掌,泪眼婆娑:“明儿,你咋这长时间不回来,你不想你爹你娘,你都不想你婆吗,婆想我娃,都想死咧。”
  武伯英笑笑:“婆,你认错了,我是英儿。”
  “婆没认错,婆是老了,没糊涂。你英儿哥,这几天一直在屋呢。”

  “你再看看,我是英儿。”
  老太太这才开始怀疑自己,拉着孙子的手仔细端详。武伯英撑着身子,让她左右观瞧。看了良久,武老太太才承认了事实:“婆看错了,你是英儿,你下班才回来?”
  “我去了趟上海。”
  “你到上海弄啥去了,昨晚还看你在家走动呢,这就到上海去了一趟。”
  “噢,我来回坐飞机,快。”

  “飞机就这快的!”
  大家被老太太的糊涂逗得开怀大笑,只有丫头笑不出来,她知道老太太没说虚话,关于家里总有个鬼魂式的英儿或明儿,她宁肯信其有不肯信其无,因为那灵魂在老太太眼中如此真切,只是大家看不见罢了。

《潜伏·1936》 第十章(4)

  吃饭的时候,武伯英叫四个佣人也上桌,他们都不好意思,磨磨蹭蹭坐在桌边,很不习惯。武伯英安慰说:“进了咱家的门,都是咱家的人,咱家现在有七口人了。”
  四个佣人都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特别是年纪长的厨子,笑容之中夹杂着几许惭愧,他连忙将之转化为感激。
  武老太太突然清醒了似的:“就是,英儿说的对着呢。你爷那时候,几十个长工,都当自己家里人对哩。给拾掇媳妇成家,这样好,都是天底下的人么。”
  武伯英没有管她,倒了两盅酒,递给沈兰一杯,举起自己这杯,很有些动情:“这些天,辛苦你了。”
  沈兰知道丈夫是个不会说好听话的人,这么一句,已经是他最大的褒奖了,捏酒杯的手有些颤抖,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夫妻二人喝下酒,一切尽在不言中,甜的苦的酸的涩的,一切都在这杯酒里了。丫头看着二人,也不由得高兴。
  武伯英放下酒盅,问厨子:“你是哪里人?”
  “蓝田。”
  “产玉的地方。”

  “嘿嘿,也产勺勺客西安俗称做饭大师傅为“勺勺客”。。
  “对,产厨师。”
  “武爷说得好听,起伙上灶的,称不起个师字。蓝田山多地少,就都走了这个路,混口饭吃。西安府几县,周至何文鼎,户县关麟征,长安张灵甫,都当师长了。我们蓝田,没出一个大人物。”
  武伯英用穿透式的目光看着他:“你这么清楚,以前在部队上待过?”
  厨师赶紧否认:“没有,没有。我们蓝田勺勺客,手艺好又能吃苦,跟着队伍走的多。不是伙头军,就是给长官们做饭。过年回家,聚在一起谝闲,说的都是这些个事。不是国家大事,就是队伍上的事,显摆一下。”
  武伯英笑了,厨师果真是个会做饭的探子,于是似有深意地看着他,把他看得更加窘迫。“哦,我如今在丈八沟管个事,你是这一行的,留心给我瞅个伙夫。十来个人的嘴,好打发,我不会亏待的。但是,一定要找个嘴严实的。”

  厨师答应着,皱起了眉头,看来他也知道丈八沟那个“事”是个什么“事”。
  很久没有家的感觉,武伯英分外高兴,不知不觉就多喝了两盅。饭后沈兰带着佣人们收拾,他就到东厢房睡觉,以解酒意。也是很久,没这样安稳地睡过,武伯英这一觉睡得很深很沉,直到天黑实了,才第一次睁开眼睛。看着窗帘上的暮色,他才完全清醒了过来。
  没人打搅他,于是就微睁着眼睛,听着窗外早鸣织布娘的叫声,惬意非常。刚蜕化的织布娘,似乎胆小得不敢放肆,试探的叫声微弱而断续,在黄昏偷偷吊嗓子,哼着不甚熟练的调子。
  随着脚步声,沈兰掀开竹帘进来了,武伯英连忙闭上了眼睛。紧接着是铜脸盆触地的响声,还有淘洗羊肚手巾的水声,空气中还散发着沈兰特有的体香,如芝如兰,淡雅缥缈。沈兰没有开灯,把毛巾拧了半干,借着暮色走过来,轻轻把毛巾搭上丈夫的脸庞,柔柔擦拭。
  武伯英脸上感觉到湿毛巾的冰凉,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忍不住伸出手来,隔着毛巾抓住了妻子的手。
  沈兰想抽手,却没有抽走,被丈夫牢牢抓住了。

  武伯英一用劲,顺势把妻子拉入怀中,另一只手抬上来,圈住她的身躯。
  沈兰没有主动也没有挣扎,任凭丈夫抱住自己,如同一只受到惊吓的小动物。良久之后,她伏在丈夫胸口上缓缓问:“如果不是这次事件,你是不是就不会主动亲近我?”

《潜伏·1936》 第十章(5)

  武伯英笑了笑,不说话。
  武伯英到南郊丈八沟的特务队去看了一次。行动组在调查处的楼上有办公室,连组长、分组长和骨干加在一起不过十个人,真正的主体是特务队,三十几个人住了一个大独院。调查组几个领导在办公楼随时听从齐北的调遣,特务队在丈八沟随时听从各自分组长调遣,如同鹰鹫,不用拐弯,就能直扑目标。
  武伯英回来向齐北汇报了情况:“我去看了,那几个抓来的日本间谍,都是半大孩子,被打得血肉模糊,惨不忍睹。一个个奄奄一息,根本就没办法审问,他们的手段太毒了,不知道软化,只知道硬来。”
  齐北缓缓道:“是我让打的。土肥原贤二这次下了功夫,在东北收留了一批流浪儿,好吃好喝收买了,然后经过洗脑训练,成了间谍派往全国各地。你没回来时,我亲自过去审问过一回,都很嘴硬。其中一个说不怕死,要杀要剐随我便,死了也是日本神社的神。身为一个中国人,认贼做父到如此地步,真让人可气。”
  武伯英道:“因为是孩子,所以不能明辨是非。”

  “因为是孩子,所以怕打。不过我没有让他们打那么厉害。”
  “特务队那些人,我都见了,基本上都是西安有名的恶棍,供我们使用,有好处,却有更大的坏处。一来搞坏了我们的名誉,二来爱使蛮力,不然就使偏力,三来目的都不纯。如此说来,起码有一半不能用。”
  “你想怎么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