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抗战前夕谍战风波:潜伏·1936》
第40节作者:
马营 李直看着武伯英的动作,没有吭声,站在原地掏出了烟盒,然后动作缓慢去掏打火机,却半天也掏不出来,实际他的手,伸在了腰间的枪把上。
武伯英微微一笑,起身过来越过李直,开始给大门东侧的乞丐发钱。李直掏出了打火机,抽出一根烟卷点燃,狠狠地吸了一口。武伯英在最东头两个老乞丐跟前蹲了下来,两个老乞丐连忙用说惯了的低贱话致谢:“爷爷是个大好人。”
武伯英压低嗓子问:“那个睡着的人叫什么?”
其中一个老乞丐异常灵醒,用比他还低的声音答道:“不知道,我们这些人还有甚名字,丢人丧德,有名字都不叫名字,都叫他小东北。”
武伯英得知这个外号,觉得完全够了,于是站起身来走回李直身边。李直递给他一根烟卷,打火机点燃,二人吸了起来,和那些出来透气的跟班陪客没什么两样。武伯英挑头说起闲话,李直会意紧密配合,谈起西安军政两界的轶闻,每到大人物的名字,故意提高了声调,活像两个井底之蛙似的文秘,借此抬高自己的身价。
假寐的小东北一直很紧张,隐约觉得出来这两个看客带着几分危险,闭着眼睛,心里一直在算计,万一事发突然,怎么最快掏出破褡裢里的手枪。直到他们抽烟闲聊,这才放下心来,装作被二人的谈话惊醒的样子,睁开蒙眬的双眼,端详了一会儿。确定了他们只是普通的看客,站起来端着搪瓷缸,凑到二人跟前,并不说什么低贱话,只是示意他们施舍。
《潜伏·1936》 第十一章(9)
武伯英看了他一眼,并不理会,继续和李直说话。小东北只好悻悻转身,却磨蹭着不肯远离,似乎想听清他们的谈话。
武伯英看看他的背影,又看看李直,嘴上一直没停。他扔掉烟头,端详着小东北的背影,与李直的谈话戛然而止,冲他嘟囔了两个字,含混不清,连李直都没有听得太清楚。
小东北果然有反应,身子一颤,竭力控制没有转过身来。武伯英那两个字是日语,叫的就是松山的名字。这招够狠毒,难怪这个老牌特工也露出马脚,就连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藏不住那根尾巴,松山这个名字,特别是日语名字,从小至今不知被亲朋好友、玩伴尊长喊过多少遍,有种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武伯英不容他再有下一步的反应,迅雷不及掩耳猛扑过去,泰山压顶之势将他摁倒在地。
松山心下一凉,知道这下完了,做着垂死挣扎,拼命反抗。他毕竟不是普通人,受过特工训练,武伯英仓促之间也控制不牢他的双手。松山右手已经伸进了褡裢的破口袋里,在馊馒头干馍馍之中,掏出一把袖珍手枪。武伯英虽然看到,但来不及阻挡躲避,脑子里默念一声:“坏了,只有挨枪子的份儿。”
“啪”一声爆响,就在武伯英的耳边炸开,震耳欲聋,他脑子一片空白,脸上一热,眼睛也被鲜血迷住了。
李直右手提着手枪,左手把武伯英拉起来。松山不再挣扎,四肢摊开躺在地上,没有了生命征兆。李直抬脚踢开他手里的手枪,顺势踢了尸体一脚,千钧一发之际,他一枪击中松山的头颅,救了武伯英。武伯英平素虽然冷静,此时也受惊吓不轻,有些轻微颤抖,看着李直。乞丐们这才反应过来,鬼哭狼号着四散奔逃。
“杀人了!”
“打死人咧!”
李直掏出一方手帕递给武伯英,武伯英接过去擦了擦脸上的鲜血和脑浆,又擦了擦手,把手帕递还给李直,长舒了口气:“想抓活的,可惜给弄死了。”
“只要你活着就行。”李直轻描淡写说罢,接过方巾,擦了擦手枪。枪口太接近松山的脑袋,枪口沾上了皮肉和头发,他擦干净枪,顺手把血污的方巾扔在松山的尸体上。
松山的脑袋血流如注,很快就在地上流了一大片,淹了自己那把袖珍手枪。武伯英掏出自己随身的干净手巾,衬在手中,过去捡起松山的手枪。
此时警笛声大作,西边西华门和东边案板街的夜巡街警,疯狂地吹着哨子,挥舞着警棍奔跑了过来。七八个丨警丨察近前看见武伯英和李直手里的枪,都不敢贸然上前,只是围在旁边叫嚷。一些胆大的市民,见丨警丨察来了,也都围了上来看热闹。
为首一个年长的丨警丨察,大着胆子呵斥:“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当街杀人,你们是什么人?!”
李直从容地将手枪插回腰间的枪套:“我们是什么人,你无权过问。”
老丨警丨察从前清时就开始巡街,却没见过此等事情,被噎得瞪大了眼睛,心里知道这两位并非善类,也不敢反嘴。
武伯英看看围观的人群,把袖珍手枪用手巾包起来,递给老警:“这个人是个日本间谍,这是他身上的枪,你交给李廷芳。”
老警听了李廷芳的名字,局长大人,立刻收起了虚张声势的恐吓,连忙双手接过手枪。武伯英又心平气和交代:“我们走了,这里交给你们,把尸体处理了,报告李廷芳,他自然会弄清楚的。”
老警连连答应。武伯英和李直拔脚朝西走去,众人自动闪开一条通道,懵懂地目送二人离去。走到一辆黑色轿车跟前,两人一左一右拉开车门,上了汽车。
老警上来看看松山的尸体,感叹说:“我的乖乖,小东北是日本间谍。”
有个年轻丨警丨察认出了武伯英,这才有机会说话,附在老警耳边低声说:“那个年龄大的,是武家的老大。就是杀老马局长三先人的那个,我认得。如今是党调处的科长,歪得太注:西安方言:厉害得很。。”
老警抬眼看着朝西缓缓开走的轿车,吃惊不小:“我的乖乖。”
《潜伏·1936》 第十二章(1)
武伯英开车走的西大街,经过广济街口时,侧头看了看党部后楼,百感交集,表情有些复杂。那三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中的清静与平淡,值得怀念,却如同东逝之水不能倒流,再也回不来了。他来不及细想回味,车子已经到了桥梓口,街边卖夜宵的小吃摊昼伏夜出,一盏盏煤石气灯闪着诡异的蓝光,把摊主和吃客照得煞白,如同鬼市一样。
一直默默无语的李直,突然说:“看这摊场,到宵禁时估计都卖不完。”
武伯英一笑:“那就继续卖,一直卖到后半夜。”
“这些回民胆子也真大,竟敢违反宵禁令。”
“没办法,讨生活嘛。我在党部三年,加完班经常在这里消夜。所有的政令都有对策,查宵禁的丨警丨察军士,也在这里消夜,你说宵禁能在这里推行下去吗?”武伯英笑了起来,“晚饭没吃,看到吃的,饿得不行。”
李直知道武伯英有话要说,不止吃饭这么简单,欣然答应。二人把车停在僻静处,下车走了过去。晚饭刚过,吃宵夜的人不多,都是错过了饭时补食的。桥梓口最西头有个房倒墙塌的院落,自从武伯英随着父亲进城就有了,也不知哪一次战祸所毁,一直没有中兴复起,地上的墙土已经被人踩得溜光水滑,形成一个门槛似的土陇。院子里有几家摊点,最靠边上的是蒸牛肉,武伯英刚一越过土门槛,摊点老板就招呼他,看来熟识,以前经常光顾的:“武处长,有日子没来了。”
“忙,生意还好吧。”
“比叫花子好。”
武伯英笑着应承,看看没有其他人,就坐在了板凳上。李直也跟着坐,一人要了碗蒸牛肉,老板又去别的摊点端来两碗八宝稀饭:“咸配甜,鬼都馋”,倒是非常美味。
武伯英低头吃了几口,低声问李直道:“那次在莲湖,你说有很多人希望我答应,是哪些人?”
李直抬眼看看摊点老板,老板隔着玻璃罩柜,虽然根本听不清武伯英的话,但还是很知趣,到后面的蒸锅跟前去忙活。“很多人?哦,当然是胡处长他们。”
武伯英知道李直不说实话:“老胡对我不坏,但也不是好人。我可知道,李克农从我家出来,就去找了你,你的很多人,包括不包括他?”
武伯英是敌是友,李直现在难以分清,就应付说:“哦,不包括。那件事,我几乎都忘了。他找我,就是劝说我给他们办事。我的一个同窗,现在他们那边,托着这层关系,来找我。有理不打笑脸客,他见没什么效果,就走了。在此期间,他还说了劝你的事情。”
“怎么说?”
“也算劝我的一个手段吧。我问他你答应了没有,他说没有。但是他又说,实际你心里已经答应了,连你自己都没感觉到,你已经答应了他。”李直说完看着武伯英,眸子闪着炯炯亮光,似乎内里有两把火炬。
武伯英琢磨着李克农的话,当时自己似乎确实心动了一点,但又似乎只停留在同情的层面。因为二弟,自己同情***,也是因为二弟,自己又痛恨***,这感觉非常复杂。“李直,在党部,咱俩虽然交情不深。但是,神交已久。多余的话我就不说了,我给你说一个人的名字,你就都明白了。”
“赵思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