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五月,沂州(今山东临沂)虎翼军卒王伦率数十人发动兵变,杀死巡检使朱进,肆虐于密(今山东诸城)、青(今山东青州)二州。因遭官府镇压,遂南下转攻楚、泗、真、扬、泰、高邮等地,最后在和州被击溃,王伦被杀。
王伦所过之处,州县长吏不是弃城逃跑,便是带人迎降,甚至有设宴招待王伦、率兵民献金帛者。当王伦率军迫近高邮(今江苏高邮)的时候,知军晁仲约知道抵御不住,便让富民出金帛,准备好酒肉送给王伦。王伦十分高兴,没有骚扰高邮,转往别处,高邮逃过一劫。
消息传至京城,枢密副使富弼非常愤怒,如果大宋每个官员都跟晁仲约一样,那还有谁为朝廷守住城池。因此,富弼上奏宋仁宗,打算杀了知军晁仲约,以儆效尤。但是,此事被另一位枢密副使范仲淹阻止了,他的理由是高邮既无兵又无武器,没有抵抗,也是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情有可原。最后,宋仁宗同意了范仲淹的意见。
两人回到政事堂后,富弼余怒未息,斥责范仲淹说:“你成全晁仲约,是想做善事成佛吗?”范仲淹正色答道:“我与你是同僚。自应同心同德为朝廷效力,而你诱导天子杀戮臣子,皇上年纪甚轻,如果养成杀人的习惯,说不定哪一天手滑,你我头颅就保不住了。”富弼这才无话可说,但心里总是不以为然。
后来富弼出使河北,还朝时接到命令,不许入国门,不知天子是何用意,整夜辗转反侧,未知是吉是凶,这才想起范仲淹谏止宋仁宗不杀晁仲约的话,佩服他有先见之明。叹息说:“范仲淹真是圣人呀!”
李纲进士出身,熟读经史,这段典故自然是听过的,不过,这段典故背后透出的深意,李纲却是没有掌握。事实上,李纲身边也有一个类似范仲淹式的大臣,那就是当时的尚书右丞吕好问,吕好问也曾劝过李纲,只是被李纲拒绝了。
最后,宋齐愈被杀。宋齐愈被杀,虽然不能说完全是李纲的错,但是李纲劝赵构开杀戒,却是破坏了“祖宗家法”,让赵构尝到了杀人的快感,正是因为有宋齐愈这个先例,才有了后来杀陈东、欧阳澈,再到杀岳飞,赵构一路“手滑”,毫无心理压力。
第二,忽略对皇帝忧患意识的培养。
王夫之所说的“志向”,其实就是有没有忧患意识?一位成功的君主首先要有忧患意识,在这种忧患意识的推动下,君主才会奋发图强,而不是贪图享乐。
赵构有没有忧患意识呢?有,肯定有。但是,这种忧患意识并不强。纵观李纲当政时期的所作所为,他并没有注意在这方面加强对赵构的引导。
李纲总是一个人冲杀在前线,往往忽略赵构才是自己实现救国救民最大的依靠,皇帝赵构才是宋朝中兴的绝对主角,只要皇帝赵构有志向、有抱负,即使没有李纲,也会涌现出千千万万个李纲,他们会在皇帝赵构的带领下前仆后继,实现自己打败金国、恢复故疆、迎回二帝的理想。
王夫之和我的观点是不是强人所难呢?宋朝有没有这样的宰相呢?其实,宋朝还真有这样的宰相,他就是宋真宗朝的宰相李沆。
在北宋的宰相中,李沆在现代知名度并不是很高,既不像前辈赵普是开国元勋,也不如后辈寇准抗辽有功,但无论是赵普、寇准还是再后来的范仲淹、王安石,却都没能像李沆一样得到宋朝士大夫的一致交口赞誉,甚至将其称为“圣相”。
宋真宗开始登基理政时,李沆经常将四方水旱盗贼等事上奏。和李沆同为宰相的王旦认为,这些琐碎的小事不需要劳烦宋真宗处理。李沆却说:“皇帝年少,应该让他知道民间疾苦。否则,皇帝正值血气方刚,就可能会注意声色犬马,还可能大兴土木、擅动刀兵、求神祭祀。”
李沆还曾劝告王旦等人,决不可与辽国讲和,一旦和辽国、西夏等讲和,边疆的忧患停止,那么皇上和百官会渐渐奢侈放纵,反而对国家不利,无敌国外患的国家常常自取灭亡。但是王旦却不以为然。北宋“澶渊之盟”后和辽国果然讲和,北宋君臣果然松懈下来,宋真宗更是营造宫殿、东封西祀、劳民伤财,白白损耗了国力钱财,致使北宋在最需要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时候却大伤元气,王旦这才叹服李沆有先见之明。
第三,不把皇帝当皇帝,只是当小孩子“教育”。
赵构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君主,他的这种自尊或许来源于宋徽宗时代不受重视,过度自卑导致过度自尊;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并非是皇位的正统继承人,也无皇兄宋钦宗赵桓的正式授权,他的皇位多少有点来路不正。
李纲上任以来,在国势决策上,往往要求赵构一定要按自己的意见去办,如果赵构不从,就不断地劝谏。李纲可能没有发现,自己无意中在把这个少主当学生对待。
相比之下,李纲的政治对手,随龙派的黄潜善和汪伯彦在同赵构相处方面,就采取了与李纲截然不同的方式。他们用的是“乳妪护赤子之术”,让赵构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一切政策都是从陛下安危考虑,要“奉陛下于万全之地”。
如果说随龙派是慈母,那么李纲就是严父。他以非常严酷的姿态去安排赵构的人生,让他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从来不顾赵构的感受,甚至忽略赵构的安全。过度敏感、自尊的赵构当然很难接受,甚至会厌恶、痛恨李纲这个严父。所以,直到很多年后,赵构还对自己的大臣说“李纲孩视朕”。
不管怎样,属于李纲的时代终究是结束了。
日期:2020-05-01 23:16:57
第6节 政治危机
李纲离朝,让几乎所有的官员都弹冠相庆,赵构本人亦是轻松了许多。但让赵构始料未及的是,李纲的离去竟酿成了一次严重的政治危机。
赵构的即位本来就名不正言不顺,之所以即位也是因为宋徽宗的直系后代只有赵构这一条落网之鱼。虽然后来宋徽宗千里迢迢送来了手书“可便即真,来救父母”的御命让他的皇位更加合法化,但如果赵构南下避敌,那就永远救不了父母。那么,赵构的即位依然是不合法的。
朝廷当中的主战派纷纷辞职,抗议赵构南下避敌。其中包括右正言邓肃、尚书右丞许翰等人,还有东京留守宗泽。尤其是宗泽,还是一如既往地耿直,一点也不拐弯抹角,说赵构南下避敌是朝廷中有人“托爱君之名,谋苟安之策”。
主战派的这些做法,让赵构很尴尬,也让赵构恼羞成怒,但这并不足以改变赵构的心意,也不会让赵构感到恐惧。但是,很快赵构就感到了恐惧。赵构的恐惧来源于两个人,一是陈东,二是欧阳澈。
我们先说陈东。陈东是一名特殊的太学生,确切说他是太学生领袖。虽然他无官无职,但其能量却不容小觑。宣和、靖康年间,陈东曾经四次伏阙上书。尤其是第四次伏阙上书,声势尤为浩大,直接导致京城几十万军民云集皇宫门前,逼得皇帝赵桓不得不重新起用李纲,逼得太宰李邦彦自请罢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